依《圆觉经》看净土教法

因为明天按照这个安居的惯例,它就要起七了,因为一个寺院往往它有它的次序,这些次序可能是以前住持的人那么一期一期的这样的做下来了。到明天可能是初六吧应该,下午就起七了什么。那我们的课程,这一节课,现在就是最后一节课。这节课当然希望给大家有一些启发,能使我们真正的在生活中来依净土教法,来运用净土教法,思维、学习、实践净土教法。这个实践一定是学习的目的,实践是与佛相应的唯一的途径。那这个实践就是我们一定要突破自身拒绝与他人拒绝的引导,就是习惯的、业习的守护。因为净土教法它远超了我们的见闻觉知这些记忆所成熟的范围、范畴,它是诸佛如来顺法性而觉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这种如来至真等正觉,非一切众生依现行见闻觉知能趣入的。但我们平时这个见闻觉知,九界众生的见闻觉知中,我们若觉悟、若反思,随顺它的实相,远离无明蒙蔽与造作,那回归法性,亦是事实,此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那我们来依止《圆觉经》的一段文字来了解这样一个殊胜的缘起。因为在我们汉传佛教中,直指法性,就是实相功德修持缘起者,莫过于《圆觉经》了。像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汉传佛教中,住持僧法,在记载中,为数最多的就是宗密大师。宗密大师在唐朝时候曾携领十万僧众,这在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是个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是华严宗的竖五祖,就是第五个祖师。他有横竖二说,但他是竖五祖。到他这以后,华严宗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个宗密大师,他所有的威德与善巧归结于最后一净土的修持。因为在唐朝有些年头出现了所谓的瘟疫,这是有记载。这种记载中,宗密大师以阿弥陀佛果地这种名号功德回施众生,令无量的瘟疫有情,得到了出离这种瘟疫、杀害的这样一个因缘。所以说他的这种主要的殊胜利益来自于对《圆觉经》的认知。

我们来看第一章,这个《圆觉经》,第一个就是文殊菩萨来启教,所谓诸佛如来的因地。因为我们学习阿弥陀佛的教法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那诸佛如来的因地是什么?把文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

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果地觉为因地心,那诸佛如来的因地是什么?我们来作一个因地与果地的对比,这样我们用《圆觉经》来作这节课的收尾。因为《圆觉经》是直指实相功德修持的,也是诸佛如来成就无上菩提的正因。因为我们在念佛中若取色身、若取法身、若实相念,这三势中我们是依实相身念佛,这个功德是最为究竟的。那我们看看诸佛的因地没有离开实相的这种依止。我们通过文字来了解。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善哉。那么这一段文字是文殊师利菩萨启教一切诸佛如来因地所行法则。我们从头到尾可以看得到,世尊在这一段文字中宣化出来的皆是实相功德。视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梦时不可说无,但醒来之时无一物可得。那众生见空中华,乃至欲结空中果,如此虚妄之心实是无生,来抉择生死暗流,来抉择世间的一切有为法,令一切诸佛如来,或者说一切诸佛如来皆随顺此无生、无生忍,来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殊胜因地是一切诸佛所正行、所亲证、所随顺。

我们在学习净土教法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中,是不令众生堕邪见的最殊胜方便。它有两重保险,这个保险,一个是随顺法性。随顺法性,所谓说的空性,或者说无一法可得的自性。往往我们要是没有报德的亲证的支持,我们就会堕入断灭、泛空之类的误解、妄想之中。那阿弥陀佛以旷大劫以来的顺性修持的庄严功德来回施于我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究竟一生成佛。就是所谓的报德摄化,令一切众生不落于泛空与断灭,给我们一个往生彼国究竟成就的一个依托。令一切末世修行大乘者不堕断灭邪见与因果常见,或者说昧于因果的常见,使我们知有为空中之华,绝无空中之果,这样一个所谓的无一法可得的事实,顺应空性,或者顺应无自性性,无碍住于世间、觉悟世间,远离爱憎取舍。

那善读《圆觉经》者,一定会清晰的了知阿弥陀佛的修德原来是悲心作证、悲心回施,来包容我们这一颗若清晰不清晰的心。那有的已觉悟,那圣者、智者令其方便圆成;若未觉者、迷失者,令其觉悟,趣向圆成功德,这实在是个不可思议的教法。像我们要依因地的这种诸佛如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圆修种种法则,乃至说有二十五轮的修持,《圆觉经》举出了二十五种修持方式,它分五大类,其中所谓的至静的修持、如幻三摩地的修持、禅那的修持,此如来三业中,令一切众生若单一修持、若复合修持、若具德修持来圆成菩提。要是以我们凡夫心来趣入这种如来藏性的随顺修持,没有报德摄化十分难解。因为我们众生心是有所得而培养出来的所谓的生死相续的心、有得有失的心、大小凡圣的心,若趣入无生法忍、实相方便,众生多有畏惧。

那阿弥陀佛在因地观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善巧,一切诸佛善巧没有离开实相功德,没有离开了知一切有为如幻、毕竟无生的事实。但予众生无上教法,众生心智不可及,多生畏惧、退堕,乃至断灭与迷失。所以阿弥陀佛因地发此殊胜誓愿,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依不可得法中建立种种庄严,饶益一切世间畏惧有情,为众生作以大安与依托,作无畏布施,令众生圆成无上菩提。若不然,我们在所谓的圆成无上菩提的实相法则修持中,或者说无生法忍中,多生退堕。

阿弥陀佛的超世愿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这种观察力的细微,深观十方九界有情所有的畏惧与漏洞、所有的不足与迷失,它的焦点所在,来予一切众生以修德作证,令众生无畏趣入极乐国土、顺性国土,或者说成佛之路。那我们要是不了解诸佛如来的这种依无生忍,或者说亲证这个无生忍,依实相功德的如实安住,远离一切见闻觉知,妙用见闻觉知的这种善巧方便,那我们就沉浸在见闻觉知中不能自拔,无力自拔。因为见闻觉知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被见闻觉知所用、所制约,因为见闻觉知影响、埋没了我们整个的生命的进趣。

那我们读了这一段文字,了解了文殊这样的大智者,或者说依方便身示现菩萨这样的作为、启教,来饶益末世众生依因地、如来因地如实修行。那我们要来了解我们所有的一切作为如空中华、如梦中事,若觉醒时无一物可得。所以未醒梦时,染著于得失,乃至是依空中华,欲结空中果,这样的执著是一切众生业分相续的坚固。醒者知,没于梦中,何人能知?那我们在未觉悟、未圆满觉悟之时,必然是梦中人,那梦中人怎么来做出梦事?所以依法得以觉悟,来圆成无上佛道。

《圆觉经》的启示是讲诸佛如来的因地,阿弥陀佛这个功德的回施是依十方诸佛的因地的这种功德之上建了一个超世之愿,或者说十方诸佛所亲证的果地觉来作为回施方便,以令一切众生在其修德的保证下、许可下、加持下、包容下、鼓励下而趣向于菩提,无所畏惧、无所障碍,这正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悲智方便。

那我们要依《圆觉经》这种藏性教的功德来起修,那要么我们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就是所谓的三摩钵提或者说禅那,依法而趣入于无上菩提,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不知其善根如何。如是发心甚难,况且行法。有人读过五大类众生,可以给自己做一个评判。若单修、双修,若复修,来实践这所谓二十五轮的修法,若占某一轮而行持。以前我遇过到一些《圆觉经》的实践者,欲趣入实相,欲趣入无生法忍,若在相似处得方便十分困难。很多人在实践中有诸多善巧,伏烦恼,乃至说通力善巧等等,但于究竟道业处不得究竟安乐。

那净土教法直接揭示了九界众生所谓的空幻华,直指心性真实,令众生究竟安乐住,所谓的清净平等安住、清净平等的安心、清净平等的用心、清净平等的知心,来依报德为我等作证。若是在此证明之处尚有畏惧,往生彼国亦是安稳;若是了解实相功德善巧,我们即下即得安住法性功德、实相功德、无生善巧,识破一切幻化,走出一切见闻觉知之埋没,运用见闻觉知善巧,无染无著。

净土教法这个功德,这一段文字的读诵,只是希望大家有一个了解阿弥陀佛超世之愿是圆超一切诸佛功德善巧,他不是为了骄慢而建立,是为了普利十方众生的善巧方便而设立。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望是建立在诸佛功德愿力这样的因缘基础上,建立的超世之愿。那我们独赞阿弥陀佛的目的,乃至说十方诸佛来独赞阿弥陀佛的目的,最主要使一切众生不作择取的究竟择取的随顺。所以佛中之王、光中之尊,令一切众生消除疑虑,作唯一依止而作修行方便,就是一心皈命

此处的对比,我们来作以了解。因为古德们,想了解诸佛如来这种圆满觉或者说果地觉,亦是不太方便。因为从实相、从无生、从如来三业等等作为中,若是凡夫心智欲加了解,乃至四十不共法,甚为遥远。那《圆觉经》在各个角度中无疑的给我们揭示了如来藏,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实功德所在。要是我们不去学习大乘经典,很难了解阿弥陀佛这个超世愿望的殊胜的功德所在,净土法门的殊胜的利益所在,很难了解。

那么在我们这一节课或者说最后这一节课中,想通过《圆觉经》的这个角度提示,让我们了解我们怎么依果地觉为因地心来行诸善巧,阿弥陀佛的这种愿力功德有什么样的殊胜。单单的讲实相与无生,我们畏惧是必然生起的;排斥,因为不习惯于此是必然的。旷大劫以来我们生在这个无生忍中,但是了无觉知,以梦幻习气、执著于梦幻相续因缘而不能自拔。

读一读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善哉!这一段文字谈的是四种随顺觉性的如来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所谓的果地觉,或者说如来的觉悟认知世界、法界的方便。我们要看到这一段文字还是很遥远,可能会混混沌沌的把法界的东西揉到一起了。但我们要来读阿弥陀佛的教法中十方九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凡圣同修,我们会感觉到亲切。要是依这个所谓一切时处不起妄念等等这样的修法,很多人真会如聋如盲,不知何以下手。但让我们来念阿弥陀佛的实相功德名号,若取其法身、色相等等来称念阿弥陀佛的功德,随顺这个法则修持,皆有机会、皆有因缘、皆有方便、皆有进趣。若心力及者,那可以直入实相功德,取所谓的实相来称念佛名,称念佛名,依佛修德观于实相,令我等的现业具依报德中回顺法性,得以法性平等安乐住;若心力次者,可以来观佛法身,念佛种种不共法中善巧令我等依念佛报德趣入法身分而令心解脱、令心安乐、令心休息;再次,心智弱者,依其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随其相好功德,得入佛之方便,令心休息,亦趣入实相,得以平等清净安住。那这三个法则,皆有阿弥陀佛的报德接引、安慰、摄化。

那我们单来看如来随顺觉性,来依我们凡夫心智中的发心,乃至说观察思维来实践这种《圆觉经》的修法,与净土法门的依佛报德、来依三势念佛的修法,的确是有不可思议的差距或者差别。那在念佛法门中安稳,有依靠、有相可取、有相可操、有相可用、有相可依。那对取相有情、对取法有情、对超越色、相、法者皆有方便,若钝根、利根,三根普被,实在是净土一法不可思议的殊胜的功德所在。

这一点,那我们通过这个《圆觉经》的学习可以对比,当然你下去有兴趣了,可以去根据《圆觉经》来尝试着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心地所依的法则,去修至静轻安、三摩钵提,乃至禅那的修持,以如来三业而成就菩提,可以去实践的。若不如是,依佛报德念佛成就是极为方便殊胜。因为这皆是了义教法,圆顿真实。但净土教法中有阿弥陀佛的报德摄化、报德给予、报德的这种布施,这是不可思议的内容。这种接引,会消除我们的畏惧与障碍,会使我们远离诸多的这种泛空、断灭、常见的这种阻隔,一时圆成我们的这种心地所依。所谓依法得安乐,净土教法十分方便!那《圆觉经》这一类的教法亦不可思议,但对过去利根有情十分方便;对我们末世诸杂缘炽盛、知见坚固者,欲趣入实相功德,少有所得;那在净土中,若下势取、上势、中势等,皆可以依佛报德而圆成菩提,不废此生。

这个地方实际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对比,也是为了做这样一个法会的收尾,使大家以后回到我们平时的择法的实践中。你可以看到这圆顿的教法中,就像刚才讲到那个如来随顺觉性之后,若末世众生一切时处不起妄念,于诸妄念(亦不息灭)那样那样的一个法则。你若是那样去实践,得方便者,那得方便;若不得方便者,念佛,依此法则亦得方便,因为有佛报德摄化。这又多了一层所谓的佛陀功德摄化的这种实质修德的内涵,与我等做无畏的给予与无畏的摄化,令我等无畏的圆成菩提。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