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障碍,在我们现行中因果造成的这种障碍,这是一个障碍;还有一个就是发心;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怎么样能超越障碍,包括怎么样运用果地觉,把障碍化成一个实践法则的机会。
阿玛达:
从某些角度上讲呢,我们这个教育,这个有信仰的教育,无外乎是因果的一个制造,因果的一个埋没,因果的一个运用,因果的一个超越。
那无明、我执无明的这种业习就会蒙蔽于因果,就会被因果所昧,就是埋没于因果了,这也就是我们说众生无明业,就是处处是障碍,称为业障,因果障嘛,烦恼障嘛,报障。实际报障就讲的因果障。
那我们来接触信仰、接触佛法、接触这些因果律,让我们来掌握因果,来知道这个因果是我们每个人在制造自己的因因果果。
所以它这个自觉的教育特别重要,反省、反观、内观这样的因果教育。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举心动念、言说作为负起责任了,那就是你明因果了。你明白你自己做的因果,你会自己去面对的,那我们就会驾驭、运用因果。
所以有信仰者呢往往就是有底线,他会善用因果,他不会给自己的未来制造障碍,也不会给别人制造障碍。
什么障碍呢?这个东西就挡着你了,挡着你的信誉,挡着你跟人交往,挡着你的种种作为,挡着你心灵的这种轻安、喜悦、解脱、自在,都挡着了,让你沉重、纠结、滞留不前,多生嗔心、慢心、邪见,那称为烦恼障,就障碍着我们了,这都是因果带来的呀。
那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所谓的因因果果只是现象,就是所谓的法界之用,无尽的因果相就是法界之用,这个用呢,它有作用力,没有本质,没有实质。
我们了解了有作用,没有实质,所以说它是缘生缘灭、幻生幻灭、性空等等,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呢,就能超越因果。
超越不是断灭因果,是超越因果对你的制约,你会坦荡地接受因果,知道因果的出处,或者从因果中解脱出来。这因果报应还是有啊,但你从这里面解脱出来了,不昧于因果了,也不断灭因果,我们正见就成熟了。
大家的障碍,就是所谓的业相的一个埋没、积累、沉淀、在意,你在意不在意,它在共业中都会显现着。
好比说人没有信任感了,做事情你没有原则了、没有底线了、为所欲为了,那这个人的信誉就会出现信誉危机,那要跟人交往,别人就会不放心你,那你就产生障碍了——信誉的障碍,交往就出现障碍了,大家都相互地说假话,说虚伪的话、敷衍的话,搅浑水,把一个事情带过去、一个事情带过去、一个事情带过去了。
开很多会,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开、开、开……为什么呢?大家都是个人保护自己,相互不信任,没办法解决问题,没有底线。
所以我们接受这个果地教育呢,就是让我们接受果,超越它,来以佛的这种所谓的果地觉来观察我们每一个人成熟的个人的因果,大家共同成熟的共业、交织的交织业。
我们从佛的果地觉,以果地觉的这种法力、功德力,我们清净地来看这些问题,来处理这些问题,来思考这些问题,来交流这些问题;
或者圆满地观察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交流这些问题;
或者说无碍地去观察这些问题,了解这些问题,交流这些问题,认知这些问题。
那佛的三身功德,所以称为如来法力。
三身功德就是三种作用角度来告诉我们。那在我们意识法界与佛的意识法界是了无差别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意识设计了很多记忆的障碍,就是识心障碍、现象的障碍,在共同交往中积累了很多,尤其是负面积累。
所谓正面的,我们说善业或者说回归于自性中去了,人们的相互的记忆很少。恶业,违性、悖性之业呢,人多会黏著它,积累的基本上都是恶的记忆,恶业,恶的现象。
我们现在学果地觉呢,就一次性地,学会一次性地来处理自业、他业、共业,所谓的九界同归啊,凡圣同修啊,等蒙摄受啊,咸得往生,这是一次性地处理。
学会佛——圆满地运用现缘;学会佛——清净地回归于本质;学会佛——于一切现象中无碍无染,名词上讲“无碍无著”。训练我们这个,学习这个,实践这个。
那我们就学会用如来法力,如来的三身功德力,清净、圆满、无碍地来一次性处理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交织业。
学会处理了,那就是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谓的佛力住持,或者说乘佛愿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以愿生即生,就是愿意用这种方法来一次性地处理。
并不是说我们在对他人的要求、对社会的要求、对环境的要求上去处理,是对内心做处理,所谓的果觉因心,让我们自己先学会,来学会清净地自觉,圆满地自觉,没有障碍地自觉,就是让我们的真心,回到真心的这个功夫上来,就是如来法力。
他把这个“如来”,天亲菩萨在这个地方提出来特别准确的一个,如来法力。这个如来法力在佛那儿不增,在我们这儿一点儿都没有减过,只是说我们随顺佛的报德、修德来彰显自性妙用,如此而已,那我们就来运用这个如来法力。
在诸佛那彰显出来了,在我们这儿埋没了,被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诸障碍、烦恼障碍、业报障碍障碍着了,我们的所知障障碍着了,那如来法力就被蒙蔽在你这个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这种见思二惑中,被蒙蔽起来了。它没丢失过,只是被蒙蔽了,我们用不起来。
说阿弥陀佛观察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土诸佛度生方便,发出超世之愿,“我于无上道”,干什么呢?他要建立超世的这样一个道业。
“设我成正觉,名声超十方”,就是超越一切已设置的法,所有的法,所有的法力,所有的作为,都要超越它。
所以十方诸佛皆共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如来法力。他建超世之愿,作为大施主,来拯济群萌,回施如来法力。
实际众生本来具有,只是没(mo)在业力深处,不能自见。佛以他的修德来标立世间,唤醒一切有情本具的这个如来法力——就是性德力。
修德能彰显出来,就是能表达出来,通过作为、愿望等等彰显出来、表达出来,所以令众生各有所归呀,大家都是有所归向。令众生咸有归向,就是各发菩提心,所谓的运用这个无上道,或者运用这个真心。
净土教法就是训练这个的,它一定是自觉。我们现在为什么很多传播净土的人有障碍呢?因为这个自觉分他没有处理好。
交流净土为什么有障碍呢?就是自己没有在这个地方认真去实践,遇到死角了,就是细微的我执,现象的执著,所谓的知识意识的积累,见思惑就会蒙蔽自他,不知道问题的出处,出现了问题与障碍。
为什么呢?没有在自觉的这个地方彻底地去认真处理自己的这种……果觉因心,没有认真地实践这个法则。
要十分认真地在这个自觉的地方,就是这个果觉因心,不能要求任何人,不能取于外在的任何现象来埋没这个果觉因心,要用果觉因心来照亮一切,接引一切,包容一切,处理一切问题。
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学习净土教法就很吃力!被自、他、共种种现象蒙蔽,被我们的见思惑左右,那我们就昧在因果中,被因果所左右。
你看世间的这些仇恨啊,怨恨啊,杀戮啊,战争啊,种种恶业啊,皆都来自于这一点,就是无明我执。
果觉因心就是处理这个无明我执的,它不是处理我们个人,它就是处理法界,它以法界的这个所谓如来法力,来处理法界所有的障碍。
那你说我内心处理了,世间还存在?跟这没关系。你处理处理,你就知道这个果觉因心这个自觉分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从见思惑中,真正地超越见思惑对我们的蒙蔽、对我们的制约、给我们造成的困难,超越这个困难。
果觉因心,阿弥陀佛为大施主,就是把他如来的法力,我们最简单地讲的是三身功德,来回施有情。
实际整个一乘佛教就是把佛的功德回施给众生。我们读《妙法莲华经》就知道,说皆大白牛车,鹿车、羊车无外乎方便,接引那些心力不及者,就是幼年、少年人还不能接受大白牛车这个大力、驾驭这个大白牛车,所以予羊车、鹿车。
那皆是一乘给予啊,就是皆是无上佛果的给予,要不然佛出世干什么呢?他就没有意义了。那菩萨应世就好了,声闻应世好了,圣人、善人应世就好了。
为什么要佛来应世呢?就是究竟一乘故。究竟一乘,圆满无上道业。圆满谁呢?圆满一切有情。
大家这一点一定不要错觉,一错觉,我们就会放到现象上去追求这个对称,而不在自觉分上学会实践。没有自觉的实践,那你必然埋没于现象,追逐于现象,否认教法,没有信仰了,没有信仰的基础。
所以我们没有自觉,没有自觉的这个实践,我们就丧失了信仰的这个基础。你没有信仰,你怎么来接触教法呢?太困难了!
就是我们自己不去实践,你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你就没有底线;没有底线,你怎么能接受一个教法呢?
说三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我们要有信仰,就是自己要去实践叫信仰。你不实践,你怎么叫信仰呢?
我们把它当成知识,当成教科书,当成给别人说话的东西,自己装好人,装有信仰的人,装能在这个世上混的人,那样一个伪装,你怎么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呢?
信仰很重要。没有信仰,我们就没有自觉的实践与建立。没有实践建立,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去所谓的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没有皈依,法跟我们什么关系呢?佛跟我们什么关系呢?没有关系,那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就伴随着你的生命,循环、不断地循环,久劫以来如是,未来世还是如是。
所以我们这个果觉因心,不是给别人谈的,是给自己谈心的一个方法。我们要体验如来的法力,才能远离见思惑对我们的困扰,业障、报障、烦恼障、所知障给我们带来的重重的……我们往往觉悟法界的这个路上,重重的障碍。
自觉就是信仰的一个标准,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就是我们实践这个佛法僧或者佛陀的教诲,去真正地体验、实践它、守护它、交流传播它,这就是信仰的内容。
没有信仰,我们就再用一劫、二劫、三劫、百劫、千劫、万劫、累劫、累大劫,毫无价值,跟你没关系,因为没有运用这个所谓的法则,去唤醒自己生命的真实作用,或者唤醒我们沉睡的觉悟、觉性。
所以说很多人学佛难,就是太聪明;很多人学佛难,太狡猾;很多人学佛难,没有信仰;很多人学佛贪图一点私利,眼前的那个得失,障碍了自己的广大的这种道业,同时也会障碍自己有缘者。
为什么这个自障碍能够障碍别人呢?大家善于观察就好了,人在相互影响。
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我们实践佛法信仰或者弥陀信仰的一个基础。
这个基础呢,你实践,就是净土行人,就是弥陀信仰者,你这个自觉就会建立,无始以来的所谓的根本的无明,你就有破除它的机会,那我们明心见性不假方便,就用这样一个果觉因心,明心见性不为难事。
重在实践。不实践,那就是难中之难了。
人们谈论的多,实践的少,为什么呢?我执障碍我们对法的实践,没有强缘的情况下我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执著,对现象得失的执著。
接触许多莲友都是这么说,十年八年的都这么说:哎呀,我这么多年来学这个果觉因心,学这个净土,一点儿用都没有。他讲为啥?你看我身体还是不好,我心里还是很压抑,我的家庭关系还处理不好,社会关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过去的债务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所谓的种种现象、种种对现象执著的积累越来越坚固,那对自觉的因缘、对实践净土果觉因心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他说没用,就是没有实践过,这个“没用”是没有实践过,没有认真地去实践过。
若一人,若二人,若三人,说者多,谈论者多,在平时生活中认真实践的人少啊!
这个少,关键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对自觉不是那么关注,对信仰不是那么在意,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利害关系,环境、条件、作为、因缘,在乎的还是这个,身体。
在乎这个,不在乎信仰,信仰就是一种谈说,就是表面上的一种,大家都这么说,也这么说,但是一说真心话,所谓的真心话,一反观自己,处处被现象所制约,被烦恼所制约,被身障所制约。
果觉因心重在我们的实践,实践。什么地方实践?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事情来的时候,若顺缘、若违缘、善缘、恶缘,那个来了,我们要实践,要以果觉因心来做一个彻底地处理。
处理得不干净,为什么?是不是信仰问题,是不是真正地没有用自觉,或者说深入实践这个法则,没有对自身无始以来的业做一个彻底地处理,对共业做一个彻底地回观、回施。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悲心。”这个悲心是什么成就悲心?随佛的这种功德力、本愿力,入生死烦恼林中。
所谓的游戏神通什么呢?就是观察这一切如梦如幻的种种果报、种种因因缘缘,叫游戏啊。了无染著,那就是游戏者。所以以本愿力这个体、如来法力这个作用,来审观一切世间的因因果果。
所以乘佛愿力,愿生即生,住不退转,就是在觉悟法界中得以回归,堪忍界种种执相、业相积累的这种障碍,我们彻底做一个处理,回入无量光佛刹。
所谓的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让我们彻底地处理十方国有所障碍的业、业相,让我们来做处理。
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来学会处理,越来越熟悉了,那我们的信仰有了,自觉成熟了,那再觉他,那再去交流这个法则,再去跟人谈论这些现象,那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不可得,种种的……那这个自在力,就是它有作用、没本质这样一个正见的表明,那我们就十分顺手啊,那就不假那么多思维言说了,很容易表明,自己一念回观,愿生即生啊!
所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三步曲。我们现在的自觉不过是仰仗弥陀的果地觉,就是如来法力来处理,随顺佛的如来法力、随顺佛的法力来处理我们无始以来身、口、意、智、方便智,种种业缘、业力,来做处理,彻底地做处理。
在我们意识法界中,回归无量光佛刹;在我们意识法界中,这个本尊或者说真相——阿弥陀佛光照百亿佛土,所以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破一切世间黑暗,破除一切世间现象对我们的制约。
那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就是随顺如来法力,同于如来法力,如来法力种种妙用,那我们就随顺这个妙用去观察世间。
就像我们乘在飞机上可以观察一万公尺以上,俯视地球、俯视海洋、俯视陆地的这样一个观察,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欣赏,不费我们什么力量,你看就行了,观察就行了。
愿力载负我们亦复如是,不费我们什么力量,但我们可以顺着这个如来法力,荡涤一切尘垢,回入清净国土,就是所谓性德海中得自在。
因为我们边见的习惯呢,要么说“有”,要么说“无”。说“无”就是断灭,说“有”就是你这个现象,要执著这个现象,必须说这个现象,必须在意这个现象,必须把这个现象当真。这两种边见在欺辱着我们的心,所以就被无明蒙蔽呀,障碍由此而来。
所以我们要通过信仰与自觉,我们来实践自觉的这样一个机会,就是信仰的建立实际是由实践法则而建立的,没有实践法则这个过程,你根本没有信仰的基础。
现在人的信仰薄少,就因为实践法则的薄少,没有信仰,烦恼一来,业障、违缘一来,什么都否认了,什么都没有用了,为什么?没有信仰,就是没有实践过、真正实践过法则。
没有步入这个觉悟的法界,你对这个觉悟的教法怎么会有信仰呢?都是你那个意识推导出来的,你理解出来的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一点点的得失,动摇你那个私心了,动摇你那个所谓的边见了。你根本不屑一顾,你对这个信仰,或者自觉,或者对法的实践,你不屑的,那我们广泛地会听到“没有用啊,我学佛这么多年,佛法没用啊”,没有信仰。
那大家都是高谈阔论,不建立信仰,那怎么办呢?所以自觉这一分呢不可跨越,你要是跨越这一部分了,那都是虚无飘渺的一些说法、一些理念。
信仰很重要,就是在我们生命中对这个法的实践有一次,你就会永远难忘。那有人说我连一次实践都没有吗?你观察观察。这个实践它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信仰建立的过程,没这个过程,空谈哪。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去除所谓的障碍呢,就是我们对法的实践。对信仰的建立过程,就是对法的实践,也就是自觉的建立。自觉也就是信仰的建立,信仰的建立就是对法的实践,对法的实践,人一定会自觉。
信仰不是一种要求。通过对法、对教法的实践,体验了法味,体会了法味,那是不能忘怀的东西,信仰它自然就建立了,我们就自觉了;自觉,信仰就成立了。
那没有信仰,一万个人没有信仰,十万个人没有信仰,一亿个人没有信仰,十亿个人没信仰,到一起都没信仰,没有作用的。没信仰的人就杂乱无章,各执自己的所谓的知见,个人执著自己这种所谓的利害关系、知识、逻辑、角度,相互诤讼,谁也不会服谁,各论高低。
要么染著得不得了,要么仇恨得不得了,要么怨恨得不得了,要么迷茫得不得了,要么灰暗得不得了,要么负累得不得了,总是不得了,越来越多,业力越积攒越多,那就是不得了。
障碍重重啊,身心疲惫啊,造成很多人甚至厌倦于环境,厌倦于亲人,厌倦于朋友,厌倦于道友,厌倦于社会,厌倦于生命,那就活到头了。
前天有个居士,比较善思考的居士,给我发了个文章,他是这么说的,“不管怎么地,师父您必须得给我回答”。
他有个疑惑,经典上讲,《阿弥陀经》讲,《无量寿经》讲,《观无量寿经》讲,讲的方法上,《阿弥陀经》上讲,这个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那我们大家又提倡信愿行。世尊讲的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大家又提倡信愿行,都这么学的,都这么教的。
三辈九品,大家难信吗?三辈九品我感到挺好信的。乘佛愿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挺难信的。因为一思考就出问题,一取相就出问题,一动念就出问题。动念,疑虑就来了;取相,障碍就来了;一看环境因缘,就迷惑了。
就是两边的问题,所以《无量寿经》说得就比较全一些,说如来法力,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再讲的就是众生自我愿望如何如何。随佛愿力,乘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诸有众生,信心欢喜,愿生彼国,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后,复有三辈往生。
为什么《无量寿经》下半卷一开章很短的文字中,把这两种往生讲得那么细致呢?或者那么突出地讲出来呢?
前边说的就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就是乘佛愿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愿生彼国,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就讲的这个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因为这一切世间的信解力都是障碍。这九界众生,就是菩萨包括在内,声闻包括在内,那九界众生只要用自己的信解力都是障碍,所以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世间难信,诸佛作证,《阿弥陀经》是这么讲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这么讲的,唯佛与佛于此作证,菩萨、声闻、缘觉、九界众生在信解上不能作证于此,这就叫难信之法,或者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就是九界世间,十方法界中,一切九界众生都是如是,信解力不能涉足。
所以我们举心动念在这个地方就掉板,出现障碍,出现疑虑,实践不下去,那我们说自己有弥陀信仰就很难。
那说我不管怎么地,我也愿生彼国,因为六道择取凶险,或者说不可择取,我怎么地也要有个方向——极乐世界,我这一生、拼这一生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识心在作一个决定,这是你的识心决定的,这是可信的。
就是我们的识心中可以建立的一个方向,可以取用的一个方法,这不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世间可信之法,因为这可以假我们思考、假我们选择,去择取的方法。
若弃欲出家,若不弃欲行诸善法,若不能行诸善法,发无上心愿生彼国,三类,你可以思量的,可以择取的,可以根据你自己接受的、自我认知的、能作为的这些方向,去实践临终往生,这不能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我把这文字对比对比,大家去思量、观察。
如来法力不是我们思考出来的东西,你随顺能得入,所以那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那我们这个三辈九品都是可以思量的,根据我们自己的业力、我们的能力、我们意愿的择取,我们信哪一个,择取哪一个,我们可以实践哪一个,这不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世间可信、可行之法。
可信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各有善根,各有择取,说其上辈者、其中辈者、其下辈者,其上品、其中品、其下品。
三辈是总说,九品是细说,这都是世间可思维、可择取的法。根据自身的能量,根据自力的知识逻辑、自己的信、信力、识心所择取的一个方法,可以自己把自己判定到三辈九品中的某一辈某一品。所以舍报往生,舍报往生彼国,乘佛的愿力接引,往生彼国得不退转。
舍报,舍报往生,临终往生佛来接引,临终佛来接引,这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可思量,有现象择取的这样的一个窗口,这不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世间可信、可行之法。可信的程度根据个人的因缘不同,所以有三辈九品择取,大家这一点要把它看清楚。
看清楚,我们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法力去实践,那就是弥陀信仰的实践者,那就是一切难信之法的实践者,就是随顺得入。不能用我们信与不信,只能用随顺,随顺实践。
随顺如来法力,随顺佛的愿力,随顺性德之力,或者佛的修德力折服我们随顺性德力,让我们看到性德力的妙用,无作无起、无来无去、本自具足的这种总持不动的光照法界的这种安稳乐,光照法界的这种阿弥陀——如来法力。
信仰,对法的实践,我们要信仰这个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那我们就要随顺实践。随顺实践才有真正的信仰的基础,或者有自觉的机会,要不然我们就在谈论。
谈论来谈论去,违缘一来,障碍一来,烦恼障也好,所知障也好,你这个取相的追求认知,马上把你堵在这个地方,堵在什么?堵在业障之中。那你学的什么呢?那这个法益何在呢?这一点,诸位莲友要善观,要善观,善于观察。
自觉那么重要!信仰那么重要!随顺那么重要!实践真是重要啊!不重要,我们谈论它、交流它,那都是题外之话,跟我们没关系呀。
说净土教法难思难议难信,随顺得入啊,果觉因心随顺得入,随顺。
不随顺,我们用思考,脑袋一想就开始障碍自己,障碍自己就会落到临终往生的这样所谓可择、可取、可信的一个法则上去了。
你又不能认真地去实践那样一个法则;在这个地方呢,佛不可思议这个教法,就所谓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教授,你又不接受,你两头落空。这是现在净土、实践净土教法人的最大的一个障碍。
难信之法不愿意去实践,难信哪,不愿意随顺实践;能信的三辈九品,又不能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去作为,两头落空嘛!所以很多念佛人说,哎呀,念这么多年佛心不安呀,不得利益呀。
一念即得往生,安心方便;老实念佛,实践方便。我们把实践方便与安心方便运用在一起就简单了。要不然,人两头落空。很多实践净土的人就走不下去。
在九十年代那些莲友们,很多莲友,那会儿莲友特别多,我认识大的团体,五万人的居士团体,五万人,念佛人五万人的一个团体。若干年我们再跟这个居士头、居士的领导者再见面,不到二百人学习净土了。
这么多年来,就是学习净土这几十年来,我回顾回顾,大部分人都弃净,要么学密,要么学禅,反正是都改头换面了,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再见面都说我现在学什么法,学什么法。
为什么呢?没有深入净土的实践,两头翘,这头也没实践,那头也没实践。没有受益于此,怎么坚持啊?口头上的一些理解的东西,一些口头话,怎么坚持啊?
就像现在我们学习净土人,实际很多人在净土上也并不是老实、老老实实实践净土,也是东张西望。
为什么呢?这么不可思议的易行道,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反而没有办法去认真实践了呢?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仰问题,自觉问题,实践的问题。人不在乎于实践,在乎于交流,在乎言说。关注于什么呢?现象,形式。不关心于内心的这种守护。
内心的守护就是信仰,内心的守护就是对法的实践呀,不是给别人说的东西,给别人说不出来的东西。
大概在三年前,有个fa师专门去找我,跟我谈一个问题,就是讲了若干若干年净土了,大概十二三年,自己都全没有信心了。
我说以前你给别人讲的啥信心呢,你告诉我?把这一套话一讲,怎样怎样怎样怎样怎样。
我说,你是实践出来的,还是理解出来的?是从书上看的,还是从别人那儿听的?还是自己看了、听了,自己去实践过的?多年来就跟别人说来说去、说来说去,自己没有认真去实践过。
我说,你要不信这个,你又信什么呢?他说想从头来。我说哪是头呢?他说能不能fa师给我一个建议,给我一个方法,让我从头来。
我说净土是最简单的,因为净土是最彻底地处理九界众生无始以来的业力的一个最彻底、最简单、最易行的方法,我说我不会其他方法。
所以我们的信解力一旦生起了,我们的想法、意识、逻辑一旦生起了,对净土就是个否认;一旦自我悄悄地沉淀下来,用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逻辑,用自己所有的盘算,就会否定净土。
那要是我们悄悄地去实践,实践这个如来法力,随顺这个如来法力,那你这个自觉建立了,信仰建立了,或者你这个体验有个体验的内容了,那弥陀信仰它就会有力地在我们生命中表现出来,如来法力会在我们生命中表现出来。这一点,大家真是要去实践。
不是老强调这个事情,是非强调不可!不实践,就没有意义!说得再多,想得再多,一旦静下来,你就开始否认,因为你的信解力就是到此为止了,有限有量。
佛说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要用你那个信解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障碍,就是你自设障碍。
我在这里面遇到若干个出家师父、若干个居士,在这个地方产生这种,就是实践很多年,或者给别人讲了很多年了,最后就是信仰晃动了、疑虑了。
违缘来了吧,我说。身体不好了,对吧?周边的信徒对他产生疑虑了,作为产生疑虑了,提出异议了,自己开始反思了。一反思,感觉到的确是有问题,信仰上的问题,就是自觉分没有建立,对法的实践不细腻、不深入、不真切。
我们需要啊,大家真需要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把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的业彻底地处理一次,建立这个弥陀信仰。
对法的体验就是建立弥陀信仰,这个过程就是对法的体验,就是彻底地处理一下自业、他业、共业、交织业,无始以来的业我要彻底地处理。
以前用“一念法”,想着这可以处理,但你不去实践。实践光去念那个文字,不从自己的事相因缘、现象来的时间去处理,去如理思维观察处理,只念那个名词,念、念、念、念,就成别人的东西了,跟你还是没关系。
念溜嘴了,就成一种口号了,喊完就过去了,而不是真正在遇事、遇违缘、于我们该观察、该了解的时间,用这样的一个口诀方法。
一定要处理,处理得干净了,真正回入了清净的法身土,圆满的报身土,无碍的化身土,这是如来法力,在我们心目中清净、圆满、无碍了,无二无别了,于你自心的心念、习惯不再切割了,三无差别真实认取了。
所谓的如来法力,我们都说什么是如来不可思议法力?如来的法力是什么?谁来运用这个法力?
那清净、圆满、无碍就会显现在这个生命的运用过程中,它不属于任何人,不是专权,也不是专利,这个地方申报专利都没有用,它属于一切生命的。大家认真这一点。
别人怎么评价我们都没问题,怎么说你都没问题,关键你自己在这个地方要抉择了,那你的福德因缘就成熟了,三无差别,我们就真正地能在这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真正地有信仰的基础了,法力就会现前。
没有这个,信仰对我们来说遥遥无期,方法对我们来说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东西,那我们就太遥远了。
实践,实践,重在实践,就是我们障碍现前的时候,就是障碍现前的时候。
你看,每每大家来提问题就是“哎,我障碍来了,我烦恼来了,我怎么处理?”
我说你学的法呢?把法早都忘了,根本都没有法的概念,只有这个现象的概念,只有这个烦恼的概念,只有谁给我制造烦恼了,谁减损我的利益了,谁影响我的名利了,只有这些谈论,没有其他的。我恨谁、怨谁、恶心谁,只有这些东西了。
有的人喊高明话,喊得很厉害的时候,稍稍动他一点点的利益,驳一点,马上就翻脸了。好话高尚得很,说得高尚得很,但是动他一点点的利益、一点点的面子,哪怕一句话,人的情绪就来了。那这和信仰没有关系,法没有实践。
所以我们要处理这些障碍,要处理无始以来九界众生的障碍,我们要体会那个如来法力。九界同归,这个是如来法力;凡圣同修,这是如来法力;等蒙摄受,这是如来法力;咸得往生,这是如来法力。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性德力,报德力,弥陀的报德力显现众生性德力,清净、圆满、无碍全在于此。
所以识得体,就能大用啊,你就能方便运用;识不得体,我们就用不上啊!
什么体呢?无量光就是生命之体啊,生命真相啊!万事万物,种种现象,不过是它的运用罢了。
那个作用有,那个作用有,那个作用有,那个现象没有本质,现象缘生缘灭,善观于此,那我们纠结于缘生缘灭吗?你可以运用缘生缘灭,但是你绝对不会去深究、去计较这个缘生缘灭。
计较缘生缘灭就陷于缘生缘灭不能自拔,不断因为这个缘这个生、这个灭,让你在其中徘徊、轮回,得不到解脱,叫纠缠不清。
那我们要实践这个教法,的的确确能处理我们无始以来不管是烦恼障、报障、业障、所知障,一切障碍都不足以形成障碍,一切障碍皆是我们究竟觉运用的一个推手或者推动者,那你这开始实践净土了。是不是,大家要开始观察自己举心动念,尤其是违缘来了。
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违缘多呢?我认为是违缘多,违缘大于顺缘,要不然人在增劫了。在减劫中,你要说善缘比恶缘要炽盛,那可能你不是这个国土的人,你的共业上出问题了。
你说我善缘多,我如法行多,这个没问题,心所缘法嘛!但我们从佛授记这个共业现象来说,违缘多。减劫中违缘就炽盛啊,越来越炽盛,善缘越来越薄少。
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方认真呢?不认真,一遇到问题就是谁说什么了,谁说什么了,谁说什么了,就是会陷入其中,谁做什么了,谁做什么了。
回入无量光佛刹,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都不是歌词,这也不是口号,这是我们善用心的内容,所谓的果觉的内容。
果地觉的内容我们不用,不用于这些违缘,这些种种缘现前之时我们不运用它,那你什么时间再实践法则呢?
实践法则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啊,解决所有的九界问题,那个“九界同归、凡圣同修”,那不是个口号,你要反复去观察那个,就是彻底处理九界业缘的善巧的一个状态。
它用这个状态来归拢说佛的果地觉的内容,什么内容呢?九界同归。什么内容呢?九界同修。什么内容呢?等蒙摄受。什么呢?咸得往生。这都是如来法力,我们在体验如来法力中所总结的一个名词罢了。
它的效果如是,作用力如是。我们不断听听这个词儿熟悉了,那我们再去实践这个方法去观察,是不是这样子?不是在外面观察,是在你内心中要处理这个问题,就是自觉分中。
自觉心中要处理不干净,我们搭眼一看外界,所有的现象都迷惑你。你对所有的修行、所有学的法则都会疑惑,现象令你疑惑,现象为强缘,现前的现象为最强缘,剥夺了你的正见、正思维、清净心,污染了你的清净心。
果地觉就是成熟的圆满的一个清净心、无碍心,一个圆满心,它是时时起作用的,不被现象颠覆,不被所知障颠覆,不会被烦恼障颠覆,也不会被身障所颠覆,任何因缘都颠覆不了它,那就是如来成就,如来法力。随便一个因缘就把你蒙蔽,把你颠覆了,那你学的什么净土啊?!
所以,障碍啊,障碍是我们自设的障碍,没有运用法则,障碍自然就现前了,障碍是名障碍,就障碍你了。
为什么呢?你执著这个障碍,陷入这个障碍,把障碍著实了,障碍就像一堵墙一样地挡住了你的去路,像玻璃一样地挡住了你,你可以看得过去,但你就过不去。
很多人理解啊,就是隔窗观物,看着是过去了,走到那个地方就挡着你。
障碍,所以我们要破除这些障碍,要实践法则,实践法则就能破除这些障碍。这障碍是虚设的,但你要不实践法则,它就真实地让你实实在在体验到它的存在。
我们实践这些法则,这些障碍就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就是没有自性,或者从来它就没有建立过,那我们回到本自清净的这个本位上来,所谓的菩提座,所谓的不动尊。
什么叫阿弥陀呢?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我们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烦恼得很,我烦恼得很,我烦恼得很,我对这个有知见,我对那个有意见,我对那个有烦恼,我对那个有埋怨,你念再多的阿弥陀佛有啥意义呢?心里设置很多障碍,嘴上念着无所障碍,实际心里还是有障碍嘛,产生的业还是有障碍呀!
我们在内心发愿守护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知的过程、自觉的过程。这个自觉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把它当成首要任务,不急于度众生,不急于给别人说,自己在这个地方要花大功夫,要用最多的时间、最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个事情。
要不然,你浪费你的时光,业力烦恼还左右着你,来个事牵着你的鼻子,像遛马一样遛你,一点儿自在力都没有,把你拴在哪儿就拴在哪儿了,把你捆在哪儿就捆在哪儿了。
自觉,自觉与信仰,自觉与信仰。人家说,哎,那个人不得了,有信仰,他做事有底线的。什么底线呢?大家都知道,信仰就是个底线。
信仰建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志,是诸佛教”,世尊讲这样一个信仰的最简单的守护,我们能不能守护呢?
要识得本心,识得本净,识得弥陀,我们用功夫才能得力,或者自觉才能得力,信仰才能建立,自受用才能完善。
要不然,我们在见思惑中,就是一直在那个地方纠结,纠结不清啊,无始无终地制约着我们的生命,限制着我们的生存法界。
好,这个障碍问题就提一提。
换个啥角度,大家说。
课上经常讲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往生者皆正定之聚。
那《观无量寿佛经》上面的三辈九品,大部分皆乃不定聚,甚至接近于不定聚。那这些众生,皆非正定之聚,那《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话题
题
阿玛达:
这不是个问题。
不管这个三辈九品这些往生,《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讲这三辈往生,它讲的是一个问题,所有都是临终往生,就是他舍去了不定聚、邪定聚,佛来接引他们。
所以这个往生彼国皆是正定之聚,这是真实不虚的。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建立往生彼国正因,这是经典上清清晰晰地有,有圣言量的这个标准答案。
三辈九品都谈的是临终往生。临终,临什么终呢?就是你那个不定聚、邪定聚的业尽之时,佛来接引你。
佛来接引,这个接引佛就是正定聚的一个引导者,引导你回归于正定聚。你在临命终这个业缘成熟的过程中,你的邪定聚、不定聚散坏了,阿弥陀佛来接引,称为正定聚之接引,佛愿力之接引,那是往生彼国的正因建立了。什么正因呢?佛来接引你了,那是正因啊。
大家去扒经典去,它不是问题,是自己制造的矛盾,经典上没有矛盾。
三辈九品皆临终往生,临终就是我们不定聚、邪定聚的业力的散坏,佛来接引令彼往生,没有佛接引,你往生什么?谁知道你到六道哪一道去了。
佛经典没矛盾,没有任何的矛盾,讲得很清楚。所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建立往生彼国正因,往生彼国皆正定之聚,真实不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真实不虚;果觉因心就是念佛成佛、念佛往生、佛愿力往生,真实不虚。
三经没有一个经典违背的、相互违背的、矛盾的,没有一个那样的话,没有一句那样的话。
(师父,还是大家认为临终往生那个是自己造的这些业导致往生的,不知道是业散坏,然后佛接引。)
临命终的时候就是你的业散坏了,散坏了,没有自力的能力了,佛垂手接引。因为你平时发的有这个愿嘛,愿意佛来接引你嘛,对吧?
你发了这个愿,佛也有这个愿,你舍报时间,“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这不都这么念的吗?大家不都这么发的愿吗?这三辈往生不都这么立的誓吗?这不是可信之法吗?大家能信能解的法吗?
你这个临命终就是你的不定聚及邪定聚的散坏,佛来接引就是正定聚的一个昭示,正定聚回归的一个昭示。
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国——真实说;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彼国正因——真实说。啥叫真实说?就是这个作用是决定说。
在这个地方你要不仔细观察,这样的疑问就会……佛经典怎么会矛盾呢?不可能矛盾。
就是这个“信”,这还是信仰有问题,给他回答最简单的话就是“信仰有问题”。
信仰没有建立,信仰没有建立的人,就会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否定一切,他没办法。
因为信仰,这些疑问自然就会散坏,就是说自受用他有了,他对法的实践有了,这些邪见、不正见自然就会散坏了,法力如是。
多!多者就是什么呢?有人似乎还想不到这一点,还想不到这一点,怀疑佛经典上的话,又不敢说。
经典没矛盾的,就是一个临终往生,一个随佛愿往生的即下往生。
实际临终往生也是随佛愿往生,只是说就是你那个不定聚邪定聚散坏,你那个我执散坏了,你那个自力没办法下手了,如此而已。
所以一切有情啊,对自己无始以来的业是不愿意放手的,不愿意放手,他一定要挣扎到临命终那最后那一刻钟,所以说临命终往生这个说法,大家能信能解,这样作为的多。所以安心者少啊,多期盼于临终那一刻。
信仰这东西,就是自受用啊,一定要去跟信仰、自受用、自觉、法的实践联系到一起,认真观察,那我们就去实践法则了。
除疑啊,最好的方法是实践法则。不是你想得多了,你就没有疑虑了,想得越多,你的疑虑越坚固、越交织,抖出来疑虑、妄想的机会越多。
信仰对我们这个时代,实际这个时代是个信仰危机的时代,大家就是说实践法则的人少了,说、吹嘘的东西多了。实践法则的人少啦,就是信仰的人少,就是自受用,有法的自受用越来越少,称为末法。
谈论是什么?很多人真是赶时髦,因为很多人真是迷茫,真是无聊,真是没办法,真是就这样才能有个什么机会,才有个因缘是一样的,而不是真正实践法则,真正向往那个法则。
一旦安稳了,你看不管是学佛的团体也好,组织也好,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一旦熟悉了,什么法啊,就开始是非起来了。
不熟悉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好,向往这个法。进入这个环节了,说话粗鲁,做事野蛮,表达的情绪暴躁,为啥呢?熟悉了。尤其人再有点权、有点势,掌握一点什么东西、资源,人不得了了,一抹脸就成另外一个人了。
这跟信仰没太大关系,大家一定要在自受用、实践法则上认真起来,我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安稳。
社会现在这些人,整个社会现在这么大的波动,人们这么多的这种烦恼伤害,主要是没有信仰。
观察观察社会周边,就是没信仰,没信仰带来的。就是没有法的受用,没有法的实践,没有法的内容,他怎么安心啊?依法安心是真实啊!你没有一个佛法的法则安心,你怎么安心啊?
这一节课大家在这个自觉、信仰、法的实践多观察观察,尤其在下面我们遇到事情的时间,我们是不是在实践法则,我们是不是有信仰,我们是不是有自受用在法上。
没有自受用,那我们学的什么?天天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干什么,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在浪费什么,要干啥?
当时写那个(“我来干什么”)的时候,就是几个人天天在这斗嘴、斗狠、斗心机。
我说,哎呀,真是不容易,把国内熟悉的因缘环境丢失了,来这儿弄这个事情。就把这个话写到墙上了。太浪费时间了!
我们要珍惜佛法给我们带来的觉悟、信仰、安心,自受用的这个机会,我们要珍惜啊!
在末法时代,我们能行一个正法时期的这个心,就是皈依法啊,守护一个信仰,那我们能做增劫事。善缘啊,因缘啊,就会从心理上得到彻底地改观,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要么真是恶业没办法自制啊。
一切障碍都是预设的,自己设计的,不是别人设计的,我们每个人的障碍都是自己设计的。最主要我们要知道这个因果关系了,那我们就能从信仰法则的实践上去处理我们的因果关系。
一旦真正地处理过自己的因果关系了,那一切怨啊,一切迷失的心啊,一切挣扎蒙弊啊,都会有放弃,你会善调自心、善知自心,那就会心生光明、心生喜悦。
我们心不生光明、不生喜悦,经常生怨恨,经常迷失、迷闷于自心,迷失于现缘,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从见思惑所生,烦恼所生,邪见所生,自己在自害啊。
这个因果从哪儿生啊?不从你心中生,从别人那儿生,是什么意思啊?
所以我们的心啊,是我们生命的主宰者、主体。我们的世界的建立就是由心而建立的呀,不由你的心念建立的吗?别人给你建立世界吗?胡扯嘛!
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充满了那种忧伤、怨恨、郁闷、消极,自己不愿意承担自己的因果,你是个什么人呢?
一点儿自我的那种尊严都没有了,这不是面子问题,是对己灵啊,对自己的这个灵魂一点儿尊重都没有了,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会说出、做出多少偏激的事情啊,危害自己,危害别人。
危害别人是假设啊,危害自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因果循环啊。
解脱这个词啊,世尊最早施教的就是解脱道,解脱道,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从自心中解脱出来,自己业力中解脱出来。所以这个禅修啊,内观啊,戒律啊等等,都是对自身的要求,一些仪轨的修持啊。
信仰是我们作为一切事情的一个底线,那底线就是我们用不用法则。
没有法的受用,那我们在这个信仰环境中要干什么呢?你自己问问自己呗,你要干啥?你浪费起浪费不起这个生命哪?浪费这个生命,我们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谁啊?你能对起谁呢?你要干什么呢?!
这一日一日多快啊,一年一年有多快啊,大家要谨慎哪!所以当务之急,自觉,实践法则安心,果觉因心的实践,我们要认真负起责任。
负起责任,我们才能对有情负起责任,才能真正作为有智慧、慈悲、方便的这样的一个广大受用。
要不然局限在自己的烦恼业中不能自拔,惑乱自己,伤害他人,何必呢?
好,时间到了,我们这一节课就这样。
(师父这节课起个名。)
这节课,自觉,对法的实践。
节选自阿玛达2024年12月04日开示
《自觉 对法的实践》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