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时间:2025年4月3日
开示地点:江西南昌善逝禅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居士菩萨,大家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众)。
好,我们继续学习《往生论》,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诵持一下偈颂,祈请天亲菩萨加持。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头菩萨造
元魏菩提留支译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 除世痴闇冥
梵声悟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华衣 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 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各位莲友,我们昨天重点讲到观察门的几个偈颂。
观察门这部分是通过对彼佛的庄严,包括依报的庄严、正报的庄严、菩萨眷属的庄严,来深入地观察了解极乐世界的全体性功德、量功德、形象功德以及种种功德,而成就我们自心的庄严。因为所有呈现在境界上的这些无量的功德相,无非是一切众生心性本具的性德的揭示,所以这叫作“性修不二”,修德的圆满,彰显的就是全体性德的清净。
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自他不二”,我们通过对弥陀愿力的随顺,来回归自心本具的功德庄严,所以.. …是无上了义的、究竟的教法,开启一切众生自心本具之极乐。我们对自心的庄严太不熟悉了,只有去随顺佛的功德来认知自心的庄严。
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善于运用净土这个法则,来把自心的平等性、包容性、承载性、无边性这样的特点运用出来。就是在现缘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运用这颗平等心——平等缘起,以佛心佛愿来看世间,以佛的无比庄严的心来庄严自心,接纳一切的现行、一切的因缘,不被因缘相所转而能够像大海承载百川一样,以念佛的心来接纳所有的境界。这就是念佛人的胸怀和用心方法。
因为我们是念佛人,知道自心是无比的庄严,知道一切的现缘无非是自心的展现而已。一切的现行,你遇到的好的境界、不好的境界,顺、逆……古人不是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吗?这八风都是我们修行的境界呀!“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就是不同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有人赞叹你就有人诽谤你。
我们能不能在一切境界当中守护这个平等心?能不能守护如须弥山王一样不动的心智、佛力住持的心,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守护、作为承载来接纳现行?平等心来面对一切现缘,视一切众生如佛?我们经常说,一切显现都是阿弥陀佛性德的展现,所有的显现的境界都是阿弥陀佛性德的展现,也是他愿力的展现。
如果能够守护这个安稳的见地不动摇的话,我们过境界其实是很容易的。境界来了,就守护这样一个清晰的知见。“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守护,于一切现缘当中就能够不被它转,你就游戏自在,就能够实践这样一个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和乐清净心,这一颗妙乐胜真心。
这样一颗心,不就是佛法讲的一切的庄严吗?不就是我们生命本来的庄严吗?一旦被境界所转了,我们要及时地去觉悟它,不要忘记自己是念佛人。这个法门是不是就可以用在生活当中呢?很多人觉得净土法门好像描述的这些东西跟我们生活没什么联系,其实联系是很紧密的,它就没有离开你的现行,只是你要学会去用它。
第四门观察门是一个智慧观察,要把佛法的正见、佛法的智慧的用心运用在生活当中。你以什么眼看世界,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是唯心显现的。
以前有个公案,苏东坡去见佛印禅师,两个人对坐,然后佛印禅师说:“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这个傲慢的大居士说:“我看你像一坨屎。”苏东坡就反过来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还觉得他自己赢了。回去他跟苏小妹说:“我今天跟佛印禅师我俩斗禅机,我说他像一坨屎,他说我像一尊佛。”苏小妹就说:“其实你输了!人家心里有佛,人家看你就是佛;你心里是坨屎,你看别人都是屎。”这个公案也许是后人编的,但是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就是你内心守护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守护什么样的见地、守护什么样的誓愿,你就会感应相应的法界——相应的清净观还是对立观。
净土教法是作清净观,就是从一切法的本质上来看,所有的显现都是清净、圆满、无碍的。这个清净观,就是用佛功德带起我们这样一个清净观,阿弥陀佛所展现的世界是清净的。念佛人一真一切真。就是你念佛的心是与佛相应的,这一念心真切地入到了佛功德当中,与实相心相应,而实相就是一切法的本质。所以一切法的显现都是实相的展现,一切法的显现都是清净的。
这个见地不得了,是究竟的佛法正见在净土教法当中的运用。我们这样用心的时候,消融烦恼是极其迅速的,极为易行的。这一点大家要学会用。
你不断地来串习这些偈颂的时候,就是不断地印契我们自心清净。你念这个偈颂随文入观的时候,就是“心作心是”的时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所缘的这个境是佛、是佛功德,你能缘的心与所缘的境是不二的,就会产生相应的事实——“心作心是”的事实。这个就是我们要守护的。念佛人要守护这个清净观,守护这个见地,守护你内心的发愿、所缘,来面对平常人所面对的一切生活。这就是净土行人所展现的净土生活,所以净土不离生活,生活处处是净土。这样我们再读这些偈诵时就能指导你的修行,与当下是完全贴切的。
我们今天继续看偈颂。看到“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这两句是“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佛何故起此庄严?他见到十方的国土优劣不同;以优劣不同故,高下差别就出来了;有了高下的差别,是非心就起了;有了是非心起,就常轮三有,就轮回在六道之中了。
所以佛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的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整个的国土光明遍满——“无垢光焰炽”,这个光是无垢光,“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这个“无垢”就是性德圆满所展现的光,不是有对有待的那样的一个染著的、分别心所现的境。
无垢相对的就是有垢。我们娑婆世界是二元世界,是有垢染的,有漏的,有分别的;有分别,心就会展现国土的优劣不同、高下不同,是非建立。这样的心一旦建立起来,整个世间就是沉沦在“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苦海流转当中。我们的娑婆世界也不是恒常都像现在这么的苦难多多,大地不平、丘陵坑坎;当弥勒菩萨下生的时候,这个世界“地平如掌”。其实依报环境就是你正报的福德,正报的心性的状态展现出来的福报的相。我们由于福报太差了,分别心太重了,所以感召的国土就是太多的不平,心不平。所以你看这个地震,带来多么大的灾难啊!
极乐世界“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能够朗照世间,照曜整个国土当中所有的有情,令他们安住于无生法忍之中,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佛光的注照下“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光明炽盛,第一无比,远超他方一切世界。
法藏比丘在因地发愿之时,观察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思维五劫,建立清净庄严的国土。他这个国土是超越他方世界一切国土的,就是:“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他就是发愿要建立一个一切国土无法与之相比的,“国如泥洹,而无等双”,就是这个国土是涅槃境界所对称展现出来的。“而无等双”,就没有与它能媲美的,没有哪一个国土可以跟它相对称。这个就是“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我们在接受“无垢光焰炽”的运用,一定在内心当中以无垢光这个平等性,以佛心为己心来接纳九界的现缘。所以这个法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平等——净土教法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要善于运用平等缘起。因为我们太多的不平、分别,以至于我们在轮回当中受了太多的苦。人心不平,躲到哪里心都不会清净。修行不是说我们把所有的外境都回避掉,自己躲在山里面去图一个清净;修行是在生活当中守护这个本来清净、本来平等的心。你在闹市,心仍然是平等的,心智本质仍然是清净的;在清静的山林里,心也是清净的、平等的。
真正的佛法是大平等的法门,一个最究竟了义的见地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去用的;不是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我”想要的状态,作为一个有对有待的发心来修行。所以它一起步,其实就不一样。这个法门一起步,就是如来藏平等的见地来指导你的发心;就是以佛功德为己心这个缘起来揭示实相心,这样一个念佛方法,所以就至圆至顿。
在这个时代,唯有这种至圆至顿的法门能顿超一切业相。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代从业相上来说,已经太炽盛了、太浊恶了!所以没有一个疾速成就、至圆至顿的法门,何以顿超五浊恶世的浊恶呢?所以佛给我们施设这个妙法。
《弥陀要解》里就是这样讲的。在五浊炽盛之时,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唯有“心作心是”这样圆顿的法,能够超越众生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这个顿超之法直指本质,非渐次、对待、对治,一步一步地最后修成一个清净,它不是这样用心的。所以佛法当中,有渐次修行的法门,有顿超直入的法门,有渐有顿。这个“顿”的法门的见地就是究竟的,“顿”的法门就是以佛果为缘起、大平等为缘起、实相心为缘起,来透视一切法的本质,这个就是无垢光。你随顺于阿弥陀佛的大愿,阿弥陀佛也叫无边光、无对光、无碍光、清净光、欢喜光……其实也叫无垢光,是没有对待的无对光,是性德本来的光明的显现,也是我们自心本具光明的呈现,“性修不二”的这样的一个大平等缘起。这个缘起能够“明净曜世间”,心性光明、广大,能照耀一切世间——就是十法界。
佛法界平等地承载着九界一切众生,随顺佛法界的缘起而觉悟九界世间,支持九界世间,支持一切现行。这个法门,大家要学会去运用。
接下来就是“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这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
极乐世界的草像宝,是由宝而成的,是功德所显的,叫“宝性功德草”。虽然是宝所成,但很柔软不坚硬;“左右旋”,非常调柔、随顺。心性的调柔、心性的随顺,呈现在境界上也是调柔的、随顺的。触在这个宝性的草上,会生起殊胜的法味乐;它柔软的程度,超过了印度有一种草叫“迦旃邻陀”。印度这个草是极其柔软的,触在上面很舒服。极乐世界这个宝性功德草,比迦旃邻陀还柔软、舒服。
我们世间的这个草——迦旃邻陀,触的时候会产生染著之乐。世间人贪著细腻、光滑、柔软,所以一旦我们碰触到非常细腻柔软的东西,会生起染著之乐。一旦染著之乐生起,其实是堕落之业。轮回当中,可怕就在于我们六根所对的六尘,都是引发我们染著的,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除非你有过戒定慧的熏修,有过正见的训练,正思维、正见、正念的熏修,那你就能够在根尘识相接所生触的时候,能够觉照它。触缘受,受缘爱,当生起好的感受的时候,你去觉照、觉知它,不让它继续相续下去而产生爱。这个是一种功夫的训练,是一种功夫截断染著心流转的一个下手方便。
净土法门是从佛功德这边,来整个转变一切的境界为清净的所缘。在极乐世界,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演妙法,都是佛功德所现;不会令你生起染著之乐,而是无上的法味之乐。那就很妙了!六尘皆演妙法,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里面重点讲的是触,但其他五尘也都是清净庄严功德所呈现,都能令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大家去读净土经典,就会有这个体会。天乐鸣空,有种种的鸟,这些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这就是声尘;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能够“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我们眼见的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眼见的都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当我们看到这些境界的时候,我们心也不会生起染著,而生起的也是忆念佛、、法、僧的功德。
同样道理这个触也是,当你身体触在柔软的大地上,大地比迦旃邻陀还要柔软,性德彻底随顺所展现出来的一个无比随顺的、柔软的境界。就像经典里描述的“随举足已”,当极乐世界的众生走在大地上的时候,每走一步足就“蹈下四寸”,因为遍地都是清净的那些莲花、“宝性功德草”,就像踩在非常柔软的地毯上一样,“蹈下四寸”。“随举足己,还复如故”,大地又还复平坦。这就是自然功德的显现,就是触功德所成就的。在这样的境界当中,身口意所面对的六尘全都是佛愿力所呈现,烦恼不断自断,烦恼种子就没有现行的机会了。
净土教法对于凡夫众生来说,是带业往生,也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在修这个法的时候,我们烦恼并没有断,但是你就往生了,因为就是仰仗佛力而成就的往生。也就是说在众生的阿赖耶识里面,这些贪嗔痴慢疑的种子、我执的种子,没有通过戒定慧、空性的智慧断烦恼,但是仍然往生,叫“不断烦恼得涅盘分”。凡夫入不退转,焉可思议啊!
有人就会怀疑,这样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种子没有断,到那儿如果又起烦恼了怎么办呢?不就把极乐世界给染污了吗?其实他这么想也有道理,种子没有断,种子遇缘就会生现行。但是极乐世界有一个极其殊胜的原因,就是它是佛功德呈现的世界,整个境界力极强,整个境界全都是佛愿力呈现的一个无比妙乐的世界。我们生烦恼,内在有种子外在有缘,种子遇缘才起现行。它把缘给你断了,把你生起现行的这个缘断掉了。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我们凡夫往生是带业往生,但是一生到极乐世界去之后,烦恼不断自断,因为没有再现行的缘了,不断自断。
这个时候我们就直接进趣无上佛果,到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就是一生直接进趣佛果,阿毗跋致,就成就迅速,而且不是靠自力来断烦恼、证菩提这样一个渐次阶位的进趣。所以凡夫能够跨越多少个次第而直接凡夫入报土、入不退转。这是妙啊,妙法呀!阿弥陀佛思维五劫的一个成果,这么殊胜、特别,的确是特别处展现得非常多。但围绕着一个核心点,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令众生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展现在极乐世界的依报上,也极其特别。这些依报环境都是让你生起殊胜妙乐的,不是让你染著的。
相比来说,我们娑婆世界就没有这个特点。娑婆世界你就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地来守护我们的根本,你一放逸就染著。这个世界境界就是我们业力所现,生的时候我们就是染污心来的。我们来的时候怎么来的呀?不是看父母交合你一念淫心起才投胎吗?种子不净。种子不净,结的果就是我们五蕴对应的外境,全体是一个大染缸。那个思维方式一旦到了青春期,这种子自然就成熟了,没人教就是这样的。然后就会贪著于色、声、香、味、触,而生染。这一生染了,那就完了,继续种轮回之因,就是十二因缘。所以,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谁逃得掉呢?谁不是这样呢?你要不是这样,就是圣人了。
在这个轮回当中出轮回的确是很难,要截断爱、取、有,无名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一直到老、死、忧、悲、苦、恼灭,你才能出轮回,这是通途轮回的一个必由之路。
净土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不是说断除了爱、取、有,才能了生死;是以愿力替代我们心的所依。生命的驱动不再是以业力为驱动,是以愿力,是靠愿力得以超越的;而这个愿力就是佛愿为强缘,以佛愿为所缘,你去融入佛愿。愿与愿契合的时候,这个愿力是超越业力的,这个愿力是能够决定令众生回归心性本来清净的实相功德。
所以净土的特质,的确修行下手处不是靠我们自力的功夫来断烦恼,不是走这条路的;是靠我们随时守护住佛愿为强缘。善导大师讲“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这是楷定语,都是皆仗佛力往生。修行的关注点就是要关注随顺佛愿,身口意三业都是随顺佛愿,让我们的生命大方向清晰化。
《往生论》就是帮助我们如何来清晰生命的大方向,通过观察来明确佛力住持,第三愿就是“心常作愿”来契合佛愿。这就是它的止观修法,让我们生命去全体“南无”,靠倒阿弥陀佛的大愿,以至于说与佛愿融为一体了,融入弥陀智愿海中,安住极乐,住不退转。以此功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摩尼宝号。这样一个法门缘起就不同,就超胜。用心不同,结果就不同,这是特别法门。
这个不同点要看到,不然不同点抓不住,其实你修的是通途的缘起、是自力的缘起。那样的话,往生就难了呀!善导大师讲的杂修,“修杂不至心者,百中难得一二。”
往生这件事情本身并不难,只要依着佛力住持这个缘起修,就是万修万人去。但是不依着这个缘起修,就是落到难行道。这个分水岭一定要看到,这就是智慧啊、抉择呀。这个叫作“庄严触功德成就”。
所以这个“柔软左右旋”,其实讲的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性德本来柔软,本来我们的性德是随顺法性的。我们随顺法性的心是没有棱角的,是没有坚固的;坚固是因为我执,一执了这个心就坚固了,就不柔软了,就不随顺了,就不调柔了,就违性了。是不是?大家看一看。
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善调自心,“调御丈夫”嘛,“调御自心善抉择,从容处处妙吉祥。”在我们执著的时候,我们就要念佛;在我们非要坚持一个知见,认为是绝对正确的时候,就要觉悟它。因为坚持你认为的正确尚不可取,何况我们坚持一个邪知邪见呢?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呢?
所以净土是完全契合般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这一坚持,无论你坚持的那个东西再对,只要你是执著它了,你就染著。所以真正了义的佛法是一法不立,本来清净。你只要立一法,坚持一法,那就是染著。在这个地方真是很究竟啊,这个见地是很究竟的。
净土这一法也是扫荡一切。我们很好乐禅宗,因为禅宗太痛快了,见地太究竟了,一尘不染扫荡一切,破一切相。难道净土你真的契入的话,那不是吗?净土你以佛愿为己愿,你于一切现行无染,那不是吗?它仍然具备智慧的威德力,摧破烦恼,不被烦恼所染。但净土下手又方便,更超胜于禅宗的是它下手方便。
所以彻悟禅师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我们讲过《彻悟禅师语录》,第一段开示就是这个。他比较了禅与净的差别,他是开悟的大祖师啊,为什么这么笃信净土,成为净土宗一代的祖师?因为他真的知道净土的殊胜在哪儿了,他真的抉择了净土的殊胜,为我们作了这样一个精辟的开示。
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承担,你就不会在自认为很高的那些法门的学人面前,好像矮人一头似的,没有必要,既不贡高也不下劣。我们也不是说我的法门高我就压你一头,也没有这个心。只是你没有必要去好像觉得:我根性不行再来修净土吧、我别的都修不了只能念佛,灰头土脸似的才能念佛。没有必要,它是坦荡的。因为你的性德本来是清净的,一切众生这个心都是如此。“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它是顺法性的,法性是柔软的,没有坚固的东西。
面对一切现行的时候,你内心如果能这样去用,成就的是顺性的功德。这个就是大家要去善于用,佛法是用来在生活中实践的。我们一旦与别人起诤的时候,内心充满对立的时候,就要想到教法的教导,想到我们内心要守护“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说的就是无诤的心啊,实相的心啊。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所以这个偈颂多么美呀!你顺着这个偈颂的功德,你就能调柔自心,我们就在一切的烦恼现行当中得以解脱,得以自在,那佛法的利益,大利不就现前了吗?佛法大利,无上大利不就现前吗?所以你是很快乐的、是很富足的一个真正的佛法受益者。
下面接下来,看这个“庄严水功德成就”。“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这句是庄严水功德。《无量寿经》里面描述水功德其实很丰富,七宝池八功德水。它那个水,随心所欲啊,“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它那是一直这样循环的,你想它怎么转它就怎么转,冷暖随你的心意。不会像我们娑婆世界的水,动不动就会发水灾。我们这个国土年年都会有洪涝灾害。
因为这个世界的水呈现的不是一种功德相。极乐世界的水,叫八功德水。八种功德,哪八种呢?“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这是八种功能。所以它不会损减我们的,它是增益,我们的福德力、四大,种种殊胜善根,这是它的水功德。
佛何故起此庄严呢?他是以大悲心观察到了三界中的众生,由于福报的原因而感召的这个水,经常就会不是增益众生的善根,而是损减,夺你的命啊,最危险的,就是“洪水猛兽”,真的发起大水来,那是太恐怖了!而且在这个劫末的时候有三大灾:火灾,水灾和风灾。整个大水把四大部洲,全天下都淹了。四禅方可免风灾呀,初禅、二禅、三禅,风灾起的时候全都吹没了。只有到达四禅的时候,才能免除劫末的三大灾。劫末三小灾——饥馑灾、疾疫还有刀兵灾。三小灾,咱们现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这都是众生共业所感啊。三大灾难,那个水就真的是很恐怖啊,火就把整个世界都烧尽了。这全是众生共业所现。
所以在业力的世界里是极其无常、恐怖不安的。“三界无安”,三界里面没有安稳处啊;“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是《法华经·譬喻品》里说的,大家要常常思维,要把这些话背下来。你背下来才能经常提起无常观,才能经常想到念佛,以佛愿来安心。不然我们没有无常观,还认为这个世界很安稳的话就不愿意念佛,内心就觉得这就挺好的。
有一些人他这个知见不正,他就不承认有极乐净土,说没有必要去求生极乐净土,我们要建立人间净土,我们要创造人间极乐,就把这个世间、把这个浊恶不堪的世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像净土一样的美好。说的倒是很好听,志向也很远大,但是其实有违于经义,很有迷惑性。这样的人就不求生极乐世界了,他觉得你们这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逃避现实,都是不承担现实利益众生的事业,因为都去那个世界。
他是根本不懂净土法门,用他的那个小心小量去揣测佛施设的这个法的大方便。然后以至于那伙人纷纷地都排斥净土教法,认为净土教法不究竟,建立人间净土才究竟。这个时代真是邪见炽盛,人很多啊!风气很盛。所以我们不学法,我们再不了解法的正法脉传承,那就没人再知道正法是啥了。都是随着这些世俗知见,迎合人的世俗知见来相似地说法。
净土教法不是让你在娑婆世界建立人间净土,佛早就说了,“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呀!“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他把这么一个无上的妙法咐嘱给我们未来的众生,因为知道我们未来的众生“五恶、五痛、五烧”转剧,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严重;正法越来越衰弱、越来越衰弱,所以咐嘱了我们一个带业横超的法门。把我们众生的这个法身慧命托付给了弥勒菩萨,咐嘱于未来,让他把这个法传递未来。其实就是把这个娑婆世界,佛在此方发遣,就是让我们去极乐世界。
去极乐世界不是自了( liǎo),小心小量。我们学了净土才知道,是入出二种功德,是有入功德、出功德的,出功德就是普利有情。愿一切众生同得往生,同得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是真正的大乘菩萨的所行,大乘菩萨的智慧、慈悲具足的一个抉择。
没有正见的这些佛弟子,认为他那是慈悲,其实没有正见的引导,这叫什么慈悲啊?把众生导向来生再来这个世间,我们一起来这个世间做慈善事业,建那么多的医院……当然所有的善法我们都赞叹,但是善法能带你解脱吗?你建医院、救灾、搞这么多的慈善,能够令这个世界众生得解脱吗?它有解脱分吗?如果佛弟子最后导向的都是修人天善法,认为这就是究竟的佛法,那佛法不就速灭吗?这就是现在很大一群人提倡的所谓的“人间佛教”。
我不是批评“人间佛教”本身的教义,“人间佛教”本身的教义其实没有问题,它以菩提心为导向,是大菩提心行六度万行,在这个世间利益一切众生。但是我们这么肤浅地认为“人间佛教”就是修人间善法,就是用人力来扭转一切众生的共业……佛都授记了这个减劫是无法扭转的,一茬不如一茬、一代不如一代就是趋向末劫三小灾,靠你的人力跟佛抬杠?佛都授记了!
所以其实这个究竟的了义法,不是我们凡夫心想的那么狭隘。以凡夫心揣测佛意,就会认为修净土的都是避世——逃避现实,就渴望临死生到一个好的地方,这样来想净土;然后导引了一大批人不求生净土,批评净土法门。
我们佛弟子要看到佛教这个乱象,知见的混乱。我们要努力地学习法、传承法。有人学才有人发声,不然没人发声,全天下人都这么说的时候,那未来的众生听不到正法的声音了,他怎么办?他的智慧从哪里来?他天生就有智慧吗?众生天生就有智慧的只有再来人,只有那些大菩萨乘愿再来。他再来这个世间也有隔阴之迷,仍然要通过学法来开启,何况随业流转的众生呢?
法要赖人来弘扬,所以大家要有责任感,要把这个正法学进去、学明白,要有入功德也要有出功德,就是令正法住世。懂的人更多的时候,导引邪知邪见的那些说法慢慢就少了,这一点大家要知道。
这里面讲到极乐世界的水功德,也是自性的心性所流露出来的功德相。它是极其柔软、调柔、温和,像八功德水,澄净、清冷,清冷而不是燥热;澄净而不是浑浊;甘美,可以随时在八功德水里面,我们都可以去尝水的味道,它是甘美的;然后清软、润泽、安和、饮食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定能长养诸根四大,这是讲的极乐世界的水功德。
而且水上面有宝花遍布弥覆在池面上,各种的莲花。那个莲花都很大,大如车轮,这个车轮有多大呢?有一由旬到百千由旬那么大,就是以“由旬”来计算,不是我们世间的车轮那么大。“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花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花会放光,同时又“微妙香洁”……这些殊胜的功德都是具足的。“微风动花叶”,吹过微风这个花就会展现出无量的妙光,“交错光乱转”。这个花是依报,而且依报中含摄正报,正报中又含摄依报,依正交融的境界。《无量寿经》讲:“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于佛正道”——无上菩提的正道,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依正交融的境界。花中放光,光中有佛,佛又放光在摄化他方的一切众生,重重无尽,重重无碍。极乐世界是一个美妙的性功德所展现的世界,所以叫作“交错光乱转”。
下面是“庄严地功德成就”。“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这叫“庄严地功德成就”。它的宫殿、楼阁遍满于大地,而且不是杂乱的。宫殿都可以随身,有的人就想到处去玩、去看,他一飞,宫殿就随着他一起飞;“宫殿诸楼阁”,而且这个宫殿不但能随你飞,还是透视十方的,比望远镜还要先进的东西。望远镜再远就看不到了,也有距离嘛。极乐世界的宫殿能够看到十方的世界,就是在宫殿任何一个角度,你想看哪个世界就能看哪个世界,叫“观十方无碍”。为啥是这样?不是神话,是真实功德。因为佛功德“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我们的心与佛是无别的,一切众生这颗心本来具足遍知一切的能力,佛心只是被开显,被开发出来了而已。所以我们众生开发出来这样一个心的妙用的时候,就具足六种神通。天眼通,能观十方;天耳通,能够听十方的声音;他心通,能够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心念怎么想……其实人与人之间交流,通过语言都已经是挺麻烦的事了,而且经常还说不清楚,经常还误解。这个世间好麻烦,只有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都是误解。其实在这个世间想要“和合”不容易,因为你表达,别人一听就会站在他的角度。你看我们办个短出……其实都是出家人见解也不一样,这很正常,也很正常。因为各自有各自的思考方式,各自有各自所依的经典的侧重点,各自有各自的发心,各自有各自的学习背景,成长经历,包括性格特点……都不一样,这个业相是繁荣的。
但是一旦我们各自的执著建立了,就会产生交流的困难、误解。所以这个世间无论是团体,小到家庭、大到社会,由于众生是有我执的,所以说障碍就会时时显现。这个世间如果没有究竟法则的依止,误解——就是各有各的观点。一旦各有各的观点,那相互之间就得包容,就得理解,尽量去理解。
如果我们执著强的时候,你不接受我的、我不接受你的,我们就会排斥,就对立。对立越强,矛盾就越深。你看现在的社会离婚率极高,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是离婚率最高的时候,以前哪有这么这么高。为什么?就是大家的自我意识太强了!接受不了别人的观点,也无法理解、包容别人,最后就一拍两散,变成了恶缘。为什么?因为没有调服自心的方法,没有这么一个清晰的教法来引导我们如何用心,如何安心,如何消融矛盾,如何理解对方,如何守护心的本质。世间哪有这些教育啊?世间没有这样一个究竟的教法的支持。包括现在的心理学其实是表面的,心理学有这么深吗?讲到心的本质了吗?讲到八识、七识这么深的程度吗?根本没有。它只是在一些显现出来的烦恼相上,作一些技巧方面的调整。众生现在烦恼已经这么炽盛了,那些不疼不痒的技巧上面的东西,它不是转烦恼为菩提的这个光明大道,所以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暂时地缓解问题。所以众生苦又没有出路,烦恼起来了只能拼命地去发泄烦恼。要么花钱去找心理咨询,但是效果如何呢?大家都知道,这不用我说。
所以佛法珍贵啊,真的是太珍贵了!它调服烦恼有这么究竟的方法——回到心的本质,以无碍的心来面对现缘。这样一个方法是世间法当中没有的,世间法当中真的是没有这些方法。所以这是无比珍贵的一个宝藏,智慧的宝藏,心灵开发的一个宝藏的财富。大家要去学啊!学了你才能够用,我们才能把佛的家业传承下去,才支持这个剧苦的世间!世间人多么迷茫、多么苦啊,因为他自己怀揣着宝藏,却不认内心的宝藏,然后可怜到到处去行乞、到处去流浪、到处去撞得头破血流。
生命没有希望的时候,人们就纷纷地绝望。现在自杀率很高啊,不光是成年人“压力山大”,现在的孩子也“压力山大”,现在真的是太需要佛法了。现在的高中生动不动就跳楼,对高中生作心理健康的测试,数字惊人,太多人都有抑郁。为什么?我们背失心性的路走得太深了,在违性的造作上走得太远了。没有一个回归自性的了义法的传递和学习,众生福薄。
所以佛法这么好,佛法这么究竟,真的是难遭难遇!只有有福德、有善根的人才有机会听到,没有福报的人听不到。所以大家有这个因缘,有这个福报要珍惜啊!珍惜这样的一个殊胜的、难得的、无上甚深的微妙法。它是心性本具智慧的开发,直指核心,解决一切现行一切问题,了一切苦的出苦的妙法。
净土这个法门这么应机,应机这么广,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烦恼到了极其炽盛的时候,要下猛药,缓药都已经来不及了!就像一个人病入膏肓了,这个时候得用砒霜——下猛药才能治得过来。我们由于轮回,这个时空观很小,我们要有佛给我们时空观来看的话,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劫是五浊恶世、减劫、末法,人寿不到百岁,这样一个时空状态下的众生,有很多佛都舍弃我们了!
大家读《大悲莲花经》就知道,有一千尊佛不来这个世间度众生。这个世间众生刚强难化,他们发愿到人寿八万岁的时候去度众生,到清净的国土去度众生。只有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教主、大悲菩萨,发愿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来娑婆世界度众生。这个愿当时把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么勇猛!人寿百岁的时候众生还能度吗?众生听到了义的成佛的法还能接受吗?都震惊了。
我们的教主就是这么威猛,他就是来了,就是度我们了。佛刚成道的时候,一看这个世界,他也不说法,他不想说法。大梵天王立马祈请,对佛说:“你不要忘记你因地发的愿啊,你无量劫发愿就是要来这个世间度众生的。虽然说这个世间这么浊恶,但是还有少数人,他们是有善根的,无量劫跟你结过缘,你是能度他们的。”然后佛才开始讲法,度五比丘,后来才有了四十九年的说法。
佛也入灭了,我们又生在佛灭后三千年才来……玄奘大师去印度求法的时候,他走到那里——心里向往的圣地,看到一尊佛像被土已经埋了一半了,在内心向往的圣地、佛陀的故乡,看到那个衰相的时候,他就感叹说:“如来兴世我沉沦”,如来出世的时候,我们就沉沦了;“我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所以我们还有佛陀的遗教,还有这么殊胜的法门,可以出苦。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