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放下”这个负担去掉

问:法师,我觉得我们现在好多人的焦虑是源于内心的执著、嗔恨、分别心。放下执著、放下自我、放下嗔恨、分别,这个太难做了。


2.

每一个阶段的过程。

好比说我们幼年时期需要一块巧克力;

少年时代需要一把玩具手枪;

青年时代需要一个电脑、一款苹果手机——都是一个阶段。

到老年你给他拿苹果手机,他说这智能手机我用不来。

它不是实有的,是阶段性的变化。

少年到青年这个过程需要男女情爱,但对一个五岁孩子来说他不需要。

你执著你的情爱,那是你到青春期了,你正常的一种生理、心理需要。

但你要对一个将要死亡的人说你现在爱谁啊?他说他爱死亡,对吗?不对吧?

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它的表达,但是这个表达内容不固定,是随着你的年龄变化、环境变化、心理变化而变化的,它没有实质。


3.

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不放下的,只是这个阶段的作为罢了。

要强加一个放下,要放下这个放下那个,这样一个原本没有的事情上的附加,你就产生一个新的烦恼——放下的烦恼,逼迫自己放下的烦恼。

很多人一说放下就畏惧,感到我一放下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实际原本就是个过程。

许多人说我放不下——你放啥呢?你有啥呢?

是某个阶段的一个感知、某个阶段的一个状态,过去就过去了,你不用放它。

你不要怕,你也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不放下的东西。

人生的过程我们不能否认,但它这个过程都在变化。

4.


5.

当然有些人还保持着少年时期或者幼年时期的一些东西,好比说很多女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到五十岁了还喜欢吃巧克力。

这个没有什么放下不放下,是生活习惯。

这个习惯的内容有时候我们畏惧它,像如狼似虎一样怕一些习惯。实际没有必要。

你了解它就好——它对你是减损的?还是增上的?还是平持的?

你真正了解它,你的潜意识会给你下一个正确指令,来让你人生向前行持、作为。不要害怕,没有什么可顾虑的。

人生要大胆地往前走,但要看得清楚。

看不清楚,你不知道前面的路你就不敢走。看清楚了,你会大胆往前走。为什么?看得很清晰。


6.

所以我们要对现下有个了解——皆是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