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修法中的枝叶

弟子甲:无论是工作、生活,都是依……

慈法法师:你要是实践这个法则,必须这么做!以此为安心。果觉因心就是安心,就是发心,发无上心,用无上心。佛的果地觉就是无上心嘛。你运用这个无上心,就是你的因地,就是你的现行。这个就起步高嘛,就高在这儿了。

我们这一生要不用无上心起修,你咋能成就阿鞞跋致呢?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谈阿鞞跋致,对吧?我们这样,普通人一起步就是阿鞞跋致。为什么呢?佛果住持故,佛力住持故,佛功德住持故。我们融入了佛的功德,我虽然是一滴水、一碗水,可能很少的水,但我注入大海了,与大海何异呢?果觉因心。

弟子甲:不要考虑三辈九品这些了?

慈法法师:不是你考虑的事情,你要考虑那个,你就实践不了果地觉为因地心。

弟子甲:有时候我们还想多用用功,品位高一些,那就想多了,是吧?

慈法法师:不是想多了,那就不是这个净土法门的根本实践了,是我们在枝叶问题上,用自己的众生知见选择了一个方法。

三辈九品是众生业分相续择取的结果。

三辈者:

上辈者,弃欲出家,行作沙门,发无上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其圣众,现在其前。是吧?这是上辈往生。这样的人呢,就是自力,我要出家,我放弃了五欲,像某某师一样,放弃了世俗的生活,我要出家,专门实践于佛道,发无上心,就是发佛的心,来度化众生,来实践教法,上辈往生。自力,你看自力多充分,这是发无畏心的一个之谓,还是自力,他有自力嘛。

中辈者,是不能出家,但是常供养三宝,护持道场,立法幢,广作布施,饶益有情,发无上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化现其身,来接引这个众生。对不对?这是中辈,就是我出不了家,但是我要勤奋,我要发无上心,我要专念阿弥陀佛,我要专修这个法,对吧?只能谈在家人中辈往生。

其下辈者,也不能出家,也不能作诸善事,也不能维护道场,也不能改变自己,还是行世俗业,但是他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相信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梦中乃至化现来接引他,下辈往生。

净土教法的根本是啥?《无量寿经》下半卷一开始,“佛告阿难,彼国无邪定聚及不定聚,皆正定之聚”,这就是果地觉。果地觉是什么呢?皆正定聚!无有邪定聚,就是没有恶道众生,也没有不定聚,就是善道有情,或者善与恶徘徊的有情这都没有,皆正定之聚。

佛的功德是这样子的,佛的依正二报是这样子的,原来我们要接受佛的依正二报。怎么接受呢?下面就讲了:佛告阿难,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皆共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

下面的话就是讲这个净土修法了。他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是什么呢?十方诸佛为什么都赞叹他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呢?“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一定要听的,“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佛力。“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佛力,这是果地觉为因地心。

弟子甲:回向很重要?

慈法法师:不是,跟回向没关系,这跟佛力住持有关系。回向就是我们随顺佛的愿力,如此而已。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融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就是果觉因心。这一段讲得什么呢?就是净土教法的根本修法,远超三辈九品。《无量寿经》,大家好好地看,你要不看,你要不读,你就找不到这一个因缘。

弟子乙:师父,在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其他任何环境当中,始终把自己定位到佛的心,佛的知见上处理事,但是自己的修养和见解肯定是不那么高,达不到……

慈法法师:不管你的业报什么相续了,你怎么想怎么说,这都不管,只管你是不是把你这业融到阿弥陀佛的愿力中了。你作为出来也没问题,你刹着车也没问题,你做得很长也没问题,只要把这所有的功德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结合就好了。

——节选自2024年5月慈法法师北京随缘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