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祖师语录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菩萨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顶礼历代传承上师,顶礼三宝。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愿上师三宝加持,所讲契理契机,如理如法。愿一切见闻者心开意解,法喜充满,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同登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菩萨,我们昨天已经把“四厌离法”,就是出离心的修法都学完了,而且对每一个修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乃至于业之因果,都做了一个修行的综述,就是把它的重点再给大家提示出来。

从我们最近学修的状态来看,确实非常赞叹大家,你们都用心闻思了,所以这个传承的加持力很大,大家心又是这么真诚,两相结合,就像是汽油浇到火上面,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它会把你生命中的业障会拿出来烧的。

今天又有菩萨,特别以前觉得自己的状态很稳定,很多的境界都不成问题的菩萨,说他最近的反应,居然有伏不住的情况出现了,而且自己还不容易认识到,另外还有菩萨最近数次出现生命受到威胁的境界,其实这都非常的好,如果一个修法不能够触动到我们生命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那说明是没有实际效果的,如果一些见解不能颠覆我们世俗的见解的话,那么也没有办法去颠覆轮回,所以真是非常的开心。

大家不要觉得妙舍法师是在幸灾乐祸,我们一开始遇到境界、痛苦,她却在那边高兴,不是这样的,因为痛苦过后,一定就是快乐,黑暗过去就是黎明,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后面的希望,所以才这样的高兴,不是幸灾乐祸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情过后,心里面才稍微的有一点儿底,所以在看到菩萨们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峰回路转就快来了,所以由衷的为你们感到高兴。

今天朱小明菩萨已经把他的父母和孩子都安顿下来,然后只身上了火车直奔福建,要到他几年前就曾经发心出家的依止师那里去接受考验了,虽然法师并没有说要给他剃度,因为出家是需要考验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就去了,这么大的决心,克服自己以前的畏难,以前的对世俗的放不下,这个是因为我们最近修出离法,所以他确实是到量了,然后义无反顾地就过去了。

大家看他在火车上的分享,他的心是很平静的,是非常自在的,他这样的状态就是跟法非常相应的,我们说出离心它并不是讨厌哪里,愤世嫉俗,好像社会上的愤青一样的那种心,或者另外一种逃避的心,都没有,而是真正认识到轮回的虚幻,种种的过患以及给众生带来的压迫,然后从中产生非常大的悲心,一种要出离轮回,还要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大勇之心,同时我们也要这道这颗心跟佛心是一样的,所以他能够安住于心的本体,自在平静,在火车上看着一切的山水,这都是真心的显现。

他的内心在离开的时候,他以前在国学堂为大家服务,老师们送他,他落泪了,离开家的时候不知道落泪没有,但是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种业感而已,心里面是定定的、稳稳的,这让妙舍很感动很感动很感动,因为妙舍非常了解他,我们修行是一起走过来的,他原来是特别特别的自卑,特别特别的迷糊,家里的事情都放不下,很多时候就是埋头干活,生不起彻底的出离心;确实他最近检点到自己,过去很多生都是在畜生道,今生是在人道的畜生道,感受着无明、愚痴、混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其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认识,所以他才会从这样的认识当中醒悟过来。

其实认识到自己的业,就是要脱离开这个业的时候了,我们最难的就是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像很多人深陷轮回,贪恋这里的一切,但是我们成天念阿弥陀佛,觉得自己还很精进,这都是自己骗自己,真的醒过来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果地觉教法给他带来的自性的觉醒,克服了他长期以来的自卑,这个自卑不是一点点的自卑,都把他压迫的非常厉害,一直以来他非常崇拜明朗法师,但是法师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其实内心是非常慈悲的,只是现一个比较严肃的相,但就因为这样,朱小明这么多年了,一直发心要出家,但是一直碍于自卑,鼓不起勇气去亲近善知识,每一次自惭形愧,一个人跑到旁边,不晓得到哪里去流浪,好不容易把他拽回来,过一段时间他又悄悄的跑到黑暗角落去,真是让人特别的着急。

但是自从学习果地觉以后,他自信的力量生起来了,大家可以看到他经常在群里发各种照片,春天的油菜花、桃花、竹子,小牛生下来了,他从里面都在觉悟人生,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苏醒,我特别的为他感到开心。

这就是很真实的出离心的成就。而且这个出离心,还是直接跟佛性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从声闻乘的角度来讲的形式上的出离。妙舍也给他提前打个预防针,说有可能在法师那边会有很严肃的考验,按以前我是不敢考验他,不敢这么跟他说话,都只有鼓励,因为他太自卑了,没有自信。但是现在他的自信出来的时候,考一考他,他很顺利就通过了,他说他心里面已经很笃定,要走这一条路他能够经得起考验,他成熟了,真是太好了。

这个菩萨给我们示现学佛,真的不在于时间的长和短,甚至从果地觉上来说,也不在于你的根器好还是不好,以我们常规的判断,会觉得什么样的人根器好,什么样的人根器不好,其实《圆觉经》里面所讲“根无大小,同成正觉”。现在你才会知道,六祖慧能大师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所以这是我们眼前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也希望我们这个群里面,以后还会再出来一个比丘,这是大家共同成就的。

另外净玉菩萨这两天心脏病犯了,一直呆在家里,她今天问出家要做什么准备?这又是一个,她每天做生意,要不就是家里自己的孩子、妹妹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周围的朋友,是一个非常善良,但是一个深陷轮回的善良的人,一直也是对她特别着急,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过来,这样的人反而特别不容易醒过来,因为她生活的挺好,周围人也挺喜欢她,其乐融融一样的。

她学习教法,平时没有多少时间来听,每一次都是下班后,在路上坐车的时候来听,但是她受益非常大,而且居然发起了这么强烈的出离心,居然想出家,真是让妙舍大跌眼镜;说明我们自己有很多的分别心,老是用习惯的眼光去看周围的菩萨,让妙舍感觉到很震撼,你们都在深深地震撼妙舍的心,所以并不是我在给你们讲法,完全是你们在给妙舍讲法,用你们的心跟法的相应,和你们真实的修行,在深深地震撼着妙舍。

原来只是想提醒她不要那么留恋孩子,不要那么留恋亲人,不要天天想的是怎么做生意,好把钱还上,以后怎么安顿生活,就希望她能够发一个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开始真的就只有这种期望,所以当时她说到工作和学修的安排,妙舍都没敢替她安排时间,只是告诉她抽空听法,然后接待客人、做生意的时候,都用“一念法”来把这些业供养给阿弥陀佛,然后心里想到阿弥陀佛跟这些众生结缘加持他们,就是一种在家修行,结合她工作的一种实修,只给了她这样一个建议,但是她确实超出了妙舍的预期很多,所以她第一次问到出家要做哪些准备,妙舍都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甚至觉得不太可能,但是也知道这是她不可思议的善根。

最近她心情已经很平静了,很理智地在考虑怎么办,中间她也听到妙舍说出家的一些艰难,也曾经有过犹豫,但这可能也是对她的一个考验吧,我说出家不是为了自己解脱,一定是要有承担如来家业的心,要有菩提心才能够真正做这件事情,所以她肯定是下来思考过后,又发起了更殊胜的心,还是决定了要出家,虽然说八字还没一撇,不知道咋跟先生说,先生是不信佛的,还没有做任何的安排,但是她的内心已经选择了生命的方向。

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在芸芸众生当中,掉到人堆里都找不出来,很普通很普通,但是我们这一生又是如此的珍贵,我们是珍宝人身呐!我们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尊贵,自己是人中的芬陀利华,自己是佛呀,怎么能够埋没在这滚滚红尘当中呢?这一下子我们自己就尊贵起来了,我们一定要去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去行佛陀的事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个飞跃就是靠出离心的修法,把你从轮回里面救拔出来。

净玉的文化不高,她是从农村出来的,后来一直在做生意,自己做小生意,后来跟兄弟姐妹们一起开公司,也没有怎么学法,但是她从学习果地觉以后,她就经常在群里面跟大家分享,大家是可以体会得到的,她的智慧是很犀利的,听一点儿马上就能够用起来,而且感受很深,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对佛菩萨的信心非常好,而且她对于自性的信心也非常好,就不是胆胆突突,担心自己往生不了,我去出家干啥的,她是发现了自性是具备一切的德能,应该真正的去利益众生的。

今天妙舍就给她介绍,应该怎么办出家的手续,这就说明一个人成熟了以后,做这些事情就很稀松平常了,不像我们有时候很情绪化,一说就哭兮兮的,不是从智慧层面来认识的,没有真正的到量;所以大家的这些变化,可以说是佛法真实的成就,非常地随喜大家。

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拓展的学习,关于这四个修法在祖师的开示里面是怎么表述的;另外也跟大家说,朱小明现在快变成诗人了,他以前文化不高,说话都抖搂不清楚,估计你要是打他几棒子,他可能都没有一句话,现在他这么爱说话,而且说出来都是像诗一样的语言,经常让妙舍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你说抄别人的吧,又不是,完全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所以就知道以前那些禅师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做诗特别优美,这就是我们的自心本来就是真、善、美、慧的,所以它从心里面出来,就可以真正地感动别人。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示世闻》,这是给一个菩萨的开示。“今之学者,不唯分门别户,纵发心遍学,曾不知其一以贯之”。就是现在真正修学佛法的人,分门别户那就不用说了,其实佛法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是没有什么门户的,也没有什么流派的,大家听佛讲法,都是一味的,海水一味;但是后来佛灭度之后,随着我们根性的差别,每个人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样,修学的习气不一样,就开始分门别户,自立门户,就有了门户之间的差别相,有些人即使不分门别户,他想发心把所有的经教一起融通学,他也不知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的真实心。我们说到一的时候,就是我们本来不二的那个本体,不晓得用这个来贯通,一切的学问也好,三藏十二部就是用这个来贯通的。

“所以一入律堂,便将衣钵锡杖为标榜”。就是说他开始发心要遍学各种法门了,一进入律宗的寺院就受戒了,将衣钵锡杖作为标榜,就是我们要有三衣一钵,出家人的标志,拿着锡杖,但是这只是作为一种表面的形式来炫耀他是持律的。

“一入讲席,便将消文帖句为要务”。一旦他要做法师,讲经说法,他就把消文帖注,就是要把文字怎么能够跟大家讲明白,然后不停地去查各种各样的注解,这个成为他最重要的事物了。

“一入禅林,便将机锋转语为茶饭”。一旦他开始参禅,他就把这个机锋转语,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去谈论,也就是说说的是口头禅,不知道机锋转语的落脚处在哪里,天天就是好说这个,或者考别人,或者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一种谈资。

“怠行脚十廿年,筑得三种习气饱满,便思开一丛林,高踞方丈”。就说他这样,又在这个律宗,最后又在禅宗,最后又在教下都去学、去参,这样经过一二十年,最后他三种习气都很重了,就要想到现在我差不多了,我可以开一个丛林,就是建一个寺院,高踞方丈,自己成为方丈,要开堂接众了。

“自谓通禅、通教、通律,横拈竖弄、七古八怪、骗惑愚迷、牢笼世智”。就说自己认为自己是通禅、通教、通律,也就是说各个门派他都很通达,然后横着竖着的都可以在里面挑挑拣拣,七古八怪的,反正就可以去欺骗那些愚痴的迷惑的众生,而且把世间的这种世智辩聪,当成是佛法的智慧,给众生设置牢笼,而不是真正的令众生解脱。

“及以真正佛心、佛语、佛行核之,鲜不公然背者”。等到用真正的佛心、佛语和佛的行持去看他,去观察他,会发现他其实公然地在违背这一些的参考点。

“此无他,最初参学,既不具正眼,又不具真正大菩提心”。就是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子呢?你说他学的不努力吗?你说他不度众生吗?其实好像这个在表面上他都具备,问题是出在哪里?就是“此无他”,其实没有别的原因,最初参学的时候,他就不具备正眼,就是他没有真正地开智慧,也没有真正地依照佛的三藏十二部的这个圣言量来作为他的一个依止,就是说搞形式,又不具真正的大菩提心,没有真的发菩提心。

我们不要认为菩提心是那么好发的,因为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很多人认为发菩提心就是发心嘛,就是干活嘛,为大众服务嘛,我奉献嘛。第一个他不是干活,现在很多人把发菩提心叫做发心干活,这个不是劳模,真正的解脱生死,他不是靠干活,要当中有智慧才行的,而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智慧去缘佛,以悲心缘众生,悲智双运,所以他一定是离不开觉悟的,你干活要是在干活中觉悟是可以,但是你光干活那不行的。

或者说我们就发一个大心,我们要度众生,你靠什么来度?你怎么度?其实众生本来是佛,你怎么度他?《金刚经》说:“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没度过人家,你只不过是把他叫醒,醒过来,觉醒;所以菩提,自觉觉他,是这样的,你自己觉悟了,然后才能觉悟别人,像这样的人把搭衣、持钵、学教,或者机锋转语,都当成是一个形式,当成是真正的修行,那么他绝对不可能是觉悟的,他没有觉悟的话,他这一盏灯是熄的,然后他想去点别人的灯是永远点不燃的。

所以真正的大菩提心,它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出离心本身也是具备了很大的智慧,所以很多人以为出离心,就是下个狠心,我看着孩子哇哇的哭,父母都老了没人管,我也不管,完事我就走掉了,走到见不到人的地方去,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出离心,所以他后来还会感到挖心一样的痛,然后他会退心,他就是到了寺庙剃了头,他心里头想的就是家里的事儿,不过是一个光头俗汉。

真正的出离,像释迦牟尼佛,他那种出离,他知道这一切是假象,实质是苦的,所以当他出离的时候,他这样一种智慧的观照,他心里面没有那种舍不得,像割肉那种疼,不会哭的稀里哗啦的。

所以我们很多人一说到出家,眼泪使劲流,我说你这个还不行的,他说不知道你当时是怎么抛家弃子的?怎么克服那种痛苦的?我说没觉得痛苦,我觉得很开心,就是因为这本来是一种觉悟,你觉悟了你才会出离,你没觉悟你就是形式上的分离,那不叫做出离,那还是深陷在里面,继续造轮回业的。

所以这个出离心,它是菩提心的基础;真实地具备了出离过后,你才会以天下为己任,他这个还说的是儒家的观点,这太小了,应该以法界作为你要承担的一个对境,以所有的众生为你的家亲眷属,所以没有所谓的你的家,也没有你的亲人了,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亲人,法界是你的家。

只有这样的出离,才可以说在这个上面有了一个平等舍,就是众生平等,亲人跟外面的人是平等的,恩人跟仇人也是平等的,爱的人、恨的人都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才可能在这样平等的心智当中生起觉悟,生起菩提。

所以如果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一下就说发菩提心,这个是自欺欺人,只不过我们那一种想在世间做善事,或者我们想要做英雄,英雄不是菩萨,那是两个概念,英雄是自我主义的人,菩提觉悟什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它是具有无我慧在里面。

因为发菩提心的原因,行菩萨道的这种行持,它可以令你真正地证入空性,而这个空性才是解脱,空性是大出离。出离了一切的有为,一切的形式,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解脱;所以说这个次第,它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它没有倒过来的,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一来就说空性,空啥呀空,啥也空不了,就很容易被自我所欺骗。

“又不具真正为生死心故也”。又没有菩提心,还没有真正的为了生脱死的心,不为生死绝不能发起大心,不发大心绝不能开发正眼,你如果不是真为生死的话,你绝不能发起大心的,所以我们好多人学佛,学的就像是一种休闲,学的就像是一种调料,就说是装扮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生活,因为现在学佛也比较时髦,我们带一些比较名贵的念珠,我们还可以再炒一炒天珠,或者我们穿一个什么服装,跟人家不一样,背一个什么包比较特别,或者我们参加法会,我们是大施主啦。

其实好多东西在佛门里面,现在商业化或者是说旅游化,甚至搞出很多东西,最近佛系各种各样的东西出现,做成佛系卡通,但它也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仅仅是方便,不是说在玩这个佛系就是在学佛了,这个都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所以不发大心,它就不能够开发正眼,这个是一定的。如果我们是一种玩弄的、玩票的、休闲的,甚至说是增长我们自己知识的,我们来学佛,不可能开发你的正眼,只有发起大心,这个大心是我们一定要觉悟人生的真理,一定要找回我们的本心,你有这样的一个因,你才会得到这个果;如果你没有真实地发这个心,哪怕你说我学佛的目的是要度众生,那你是自作多情,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自己怎么自度,你还去度别人;所以不能够开发正眼,因一定要正,就是发这个大心呐,这个大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无大无小的那个大,就是超越相对的、绝代的、我们的本心的那种状态,不是说我们发大心是有野心,这个要区分开,因为我们很多人是野心,不是大心。

“欲真为生死,别无他术。须识三界无非是苦”。如果我们真的要为生死,也没有别的办法,第一个就要认识三界无非是苦,我们这段时间学的这些,就是认识到人生的无常、轮回的过患,都是在让我们认识三界唯苦无乐,现在身心便是苦具,我们这个身心就是一个承受苦的这么一个承载工具。

“不知苦故,重造苦因”。我们身在苦中还不知苦,经常黄连树下弹琵琶,我们还苦中作乐,自己觉得还蛮不错,所以又在这个苦里面再重新地造苦因,所以轮回不尽。

“今以四大观身,四蕴观心,了之无我、我所,只缘迷惑,枉受轮回,深生惭愧,猛求解脱”。现在我们以四大来观我们的身:地、水、火、风,是由这四大构成的。我们这个业报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也是四大分离,要经历这个过程的。“四蕴”是指受、想、行、识,来观我们这个心,其实我们这样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拼凑成的,那我们的受、想、行、识,这个完全都无法把捉,没有办法可以真正地去操控,它是不可得的,刹那生刹那灭的。

所以说我们来观察的时候要深观,为什么《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般若”,一定要去观照,你往深的观,你才会真正的得到,原来无我,也没有我所,此身了不可得,此心了不可得。只是因为我们迷惑,把这一切了不可得当成有所得,所以枉受轮回,明白这一点应该深生惭愧。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业障重,怎么重呢?哎呀!我杀过生啊,我吃了好多肉,然后我撒谎了,然后我偷盗了、邪淫了、妄语了、饮酒了,十恶业我造全了,但是实际上这一切的来源是什么?它并不是仅仅因为我们造作的这些身、口、意,而是因为我们见解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是有我的,也有我所得的,我们才会去造这些业,所以深生惭愧,应该在哪里去惭愧?我杀鸡了,我以后再不杀鸡了;我吃鱼了,再不吃鱼了,这些只是形式上的,真正惭愧的应该是我们的这种迷惑,这种根本的见解,这种谬见,就是把这些不可得的虚妄的当成是真实的,这个是应该惭愧的地方。

所以我们修,为什么说无修修呢?我们如果一直在相上有为,比如说我们搭衣、持钵,我们去参话头,我们讲经、说法、深入经藏,这一切如果不能够真正地去改变你的那种错误的见解,我们轮回是怎么产生的?很多人说起心动念产生的,那起心动念怎么来的呢?你能够让你没有起心动念吗?我们找的地方都找错了,其实就是我们以为它有的这么一个想法而已,这么一个观念而已,所以这个观念是我们应该去忏悔之处,然后把它调整过来,真正地用佛眼来看待这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在见地上真正地下深功夫,在这里去修。

实际上无修修确实是一种见解修。它是让你不要执着这个形式,透过形式我们应该去获取它的本质;所以无修是让你不要着有为法,以为这个数量,这个形式就可以干啥,如果不能够透过形式而获取本质的话,那其实就是一种外道法,它不解决问题的;那如果你能够不去执着,而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便,能够得到那个究竟,这个是真正的解脱法。

所以在这里深生惭愧,要知道我们愚痴、迷惑,这个“惑、业、苦”,它的来源是“惑”,你看这个“惑”字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你的心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就是不明理,你没有认识到心的本体,所以说就会产生业,造作这个业,然后最后来受苦,它是一种循环,一种恶性循环,在这个上面应该“猛求解脱”。

为什么闻思这么重要呢?很多人说“猛求解脱”就赶紧阿弥陀佛,你没搞清楚应该怎么阿弥陀佛,所以这个闻思其实也是很猛的,在这一点上我没钻透,我就一直去钻,我就一直去钻,我要钻透了为止,钻透了就对了嘛,这是真实忏悔,这是真实惭愧,要不然的话,你就是怎么去摔你这个色身,怎么样去喊的喉咙喊破,这个也是有限的。

所以闻思要拿出勇猛的心,就像我们现在还是在网上学,还不是现场的,你们就这么认真,一下子就境界现前,然后就实现你们生命的重大的转折和重大的飞跃,你看你们最近也没有干啥,就是闻法,然后去思维,最后去结合自己的生活,反观自己这一生,到底你现在要干啥?问一下自己,活的大把年纪了要干啥?土都埋到腰了,或者埋到脖子眼了,这下你产生的这一种顿然求出离的心,特别的猛厉,一念之间就挣脱轮回业的束缚,这就是“猛求解脱”。

永嘉禅师说“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知见的力量,不是靠我们怎么能够去拼命,去使大劲儿,使大劲儿最后只有崩溃。

“此即真实为生死心”,这里就是说这是真实的为生死,要了生死的心。

“而又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是说到哪个地方就能获得安乐,现在好多人出离心非常的糟糕,以至于佛法都被他们蒙上了消极悲观的一个负面的形象。

我们出离是从凡夫的业感里面出离,要知道我们的心、佛的心、众生的心三无差别,这个是一个现成的,是一个事实,它并不是说需要我们去修证过后,我们的心离佛的心还差的很远,然后我们还缺一大块,我们就去补,我们就跑到佛那边,其实都不是的,包括现在还在滚滚红尘里面迷惑的这些众生,正在造十恶业的众生,他们的心跟佛、跟我们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一定要去认证,一定要认证,因为这就是诸佛到这个世间跟我们说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如果不在这里认定的话,实际上我们的修学都是在绕弯子,都是在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因为佛一开悟就告诉我们,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而这个妄想执着实际上它只是一种业感,它是了不可得的,它是如幻的,它是会散坏的。“诸佛已悟,众生尚迷”。他悟了以后,他直接告诉我们了。

经常宗门下也说,这个是祖师禅、这个是如来禅,其实如来就是诸佛,他的那种悲心,他就是直接给你,他并不是说要考你,然后让你去这个参那个究的,直接给你,佛一出来,他就直接把他的悟境全盘托出,告诉给我们了,可惜就是我们不接受;包括通途法门都是这样的,佛开始并没有分一个通途,或者是一个特别,是因为我们众生,你不干嘛!所以说佛就只有用别的方法了。

“我今既知此理,誓与众生同证正觉,此即真正大菩提心。”就是我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你真正知道了,所以我们真正知道的一个验相是什么?不是我知道了,结果我出去跟众生干起来,所以你们最近跟你妈干起来,这有几个人跟妈干起来了,不是说我们其中有一个菩萨;有一个菩萨,最严重的是妈都离家出走整整一天,给他弄得崩溃,当天晚上快要自杀了;有的是跟先生干起来,有的是女儿把他折磨的快要崩溃了,这些自己身边的家亲眷属,也就是我们说的众生吧,这个时候就是你们在跟妙舍私下里头交流,在诉说他的无理,他怎么让你崩溃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把他当成佛,你也没有把你当成佛,你所说的那一切,你所表述的那个事情的经过、缘起、来龙去脉,以至你现在这种崩溃的心,全部都是业相,我们住于业相,我们还在讨论业相,在产生新的业相,如何解脱呢?都说师父你接引我,你接引我出家呀,我可不想待了,我不管他了!我可没办法接引你,我现在正在跟你讲法你都是这样式儿的,你到我这儿来你就安稳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在理上你认知这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认知了过后,你一定要在你的现实的境界当中去运用,很简单,就是做清净观,来一个众生就阿弥陀佛来了,来一个众生阿弥陀佛来了,你看自己也是阿弥陀佛,看别人也是阿弥陀佛,还有什么毛病可挑的?他做种种的表现,他骂你,不理解你,或者他这个时候装怪,那是阿弥陀佛的考验,阿弥陀佛的加持,你只要站在佛那边一看,什么问题都没有,你要站在众生这边看,全部都是问题,所以这个是一个修学的关键,这个圆顿法门从哪里圆顿呢?如果没有这个认知,你要圆顿是圆顿不起来的,最后你嘴上说圆顿,你生活在烦恼当中。

我们经常这样说弥陀的给予、给予,给予你接受了没有啊?你接受了你就不会是那样烦烦恼恼的,所以说为什么慈师给大家慈悲设计的“一念法”,知道我们其实在见解上,我们很多人的见地不通透,甚至认识不到,那怎么办呢?这里慈师用的是阿弥陀佛的方法,就是让你用“一念法”把这个业供养出去。

其实有没有一个业?有没有可以供养的东西?所以这也是一种方便了,但是又没有办法,你没有直接的能够认识,那我们用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要去用啊。所以那天大家正在现业障,给师父求助,师父教你快点用“一念法”给它供养出去,那个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什么“一念法”全忘了。

所以境界来时候正是好时候,要去用,你这个时候还能够提得起来的话,那其他的小小烦恼不就小case了吗?但是说过不去,也是一个好事情,会挫败你的傲慢,你会知道实际上我们平常说:哎呀,这个很容易,这是最容易成佛的了,直接马上就成佛,然后我们就管唱歌跳舞就好了,玩、游戏法界,所以你今天的失败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但是它会让你心里面产生惭愧,这个是好的,这是跟法相应的,所以我们“既知此理”,这四个字不是那么容易的。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在果地觉的教法上,它不要求你证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的本体,但是你要知道,这个“知”非常的重要;我们这两天经常讨论睡着,而不能念佛怎么办?这个是从业相上面来认知的,那我们这个“知道”,我们那个本体是没办法睡觉的,它总永远是觉的,为什么呢?它要有睡着的时候,我们就永远醒不过来了,为什么你早晨能听到闹钟呢?是谁在听闹钟?大家想一想,就是那个从来都不睡觉的它听的,完事给你叫醒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的话,我们心就安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就靠这个就行,这就是我们的本来的觉知。

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过后,就可以誓与众生同证正觉,你这个时候就可以就发大心了,我们说大心就是这个心,三无差别的心,就是大心,跟所有的众生一起证这个正觉,这个就是大菩提心,所以并不是我们平常所想的这个人发很大的心,要建很大的寺庙,要度好多众生,不是的,他是跟我们这个心的本体有关系的。

所以你不管是学律、学禅、学教,要为生死去学,不是去装样子,也不是去教别人,而且一以贯之,用什么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本心在任何时候,它都是圆满清净不动摇,本自具足的。

修果地觉的教法,这个是正法眼。如果你这个都不承认的话,其实很难启用的,我们说随顺于佛愿,可以在这个上面也可以得利益,但是很多时候它这个信心到不到底,要到底就是我们这个心的本体,它就是底了。所以如果要真正为了了生死,没有别的办法,就必须知道三界无非是苦,所以我们有时候觉得我们这样学也挺快乐、挺轻松,当然了,这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现量上面,实际上我们还做不到完全的、那样的一种无苦之乐。

所以这个是一种中道的把握,不是说我们一下乐的轻飘飘的,啥也没有了,好像这里就是极乐了,哪也不用去了;而是一种你不要掉在苦里面,但是你要知道这是苦,所以要从苦当中觉悟的话,苦就是有价值的。这个道心就是非常的重要,有了道心,后面就有动力,如果没有道心,要想真正的证道,那是千难万难的。

所以出离心如果是基础打起来了,其实已经上了轨道了,哪怕你就是想自了,你说我发不起你那个大心,我就是想自了,那也可以,因为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不成佛,也没有别的事儿好干,是不是?又死不了,但是想要死是可以的,到别的世界还是度众生,你只要见了阿弥陀佛,那你就没有办法了,那就必须跟阿弥陀佛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不用担心。

今天有个菩萨说,我虽然嘴上说我要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但我心里就想的是我自己去,我先去,这是真实的想法,他也是很真实的一个人,其实这个不要紧的,师父我怎么才能发起菩提心?我说你就求往生就得了,然后去了之后指定会发菩提心的,其实在修的过程当中也会发起来的,所以我们这个出离心,这个基础太重要了,万善之极,这个万善是指的是出世间的善。

我们看下面还有一段,“须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不得沉迷五欲,执着世情”。这个是开示另外一个菩萨的,就是要时时刻刻的念生死苦,要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是无常的,不要在任何一个境界上去执着,不要沉迷在五欲六尘里面,其实这些都是属于老生常谈了,但是我们要真的落实到我们的生活,落实到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就是需要我们平常下功夫的。

“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得”,一定要知道这些世间的人情世故,我们基本上都是粘着在这里,陷在这里。爱情啊、亲情啊、友情啊,包括什么师徒情,反正不是被这个情牵住,就是那个情绊住,这些都不能了生死的。

“五欲定牵入放逸坑”,五欲一定会把你陷到这个放逸的坑堑里面去,“堕恶道苦”,会堕恶道的。“此生死长夜中真实信心”,这个是生死的长夜中产生真实信心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看有些人来学佛了,好像就是在休闲一个项目一样的,那这样的人他没有办法生起真实的信心。

“发此心已,急求智慧以为导师”。如果这个真实的信心发起来了,我们第一个要急于去做的事情就是要求智慧做我们的导师,因为佛法是以智慧为解脱的。

  • 第一,“亲近明师良友”,一定先要寻求善知识。所以在我们《佛法概论》,第一个就是从闻法的方式,然后三殊胜法,接下来就是要修出离心,出离心生起来之后,修的是皈依,你出离往哪出啊?你不得有一个依止吗,就以三宝作为我们的依靠,然后皈依过后,就是寻找善知识,就要依止善知识,你要找一个真正的具备智慧的、具备慈悲的、具备方便善巧的善知识,来作为你的学习对象来指导你,这个是很要紧的。

我们现在好多人入了门,第一个就是开始东看、西看、乱看,自己盲修瞎练,像我们有的时候觉得我们还认识几个字,有点知识文化,看经我们自己看也没有问题,然后我们就是使劲去钻研,我们不管钻的有多么的深,经教有多么的通达,但是没有人来打磨我们的习气,我们可能这个“我”还越学越大,现在我是通家了,我能够去带别人了,我能够讲经说法了,这就完了。

所以有一个善知识,他会看住你,你要翘尾巴,他就会揍你,这个才是很重要的,当然在这个知见上面,他会给你真正的一个扶正,就是你的那些见解哪里对、哪里不对,他会给你一个扶正,但是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习气需要善知识来打磨。

  • 第二,“读诵方等大乘”。为什么要读颂诵方等大乘呢?因为方等大乘讲的就是究竟了义的实相的义理,它就涉及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样一个事实,所以我们修学,一定要了知这个本心的,若不识得本心,修学无益。

“非明良绝不能益我身心”。就说如果不是良师益友,他没有办法来帮助你的身心增益,而解脱生死。

“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如果不是大乘的法,就是了义的第一谛的法,我们没有办法真正的能够成就佛道,所以这个也就是我们见解上要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不能够限于小乘的这种偏空,当然更不是人天乘的那种不究竟的世间法,一定是要达到大乘的义理的。

“人有信心,而无智慧,则能增长烦恼”。我们也看有些人那个信心属于迷信,盲目的信,说起来信誓旦旦的,但是没有智慧,最后他一定会增长烦恼。

“有智慧而无信心,则能增长邪见”。有智慧但是他没有信心,好多这样学的叫佛教学者;以前妙舍就接触过一个这样的菩萨,但是他后来有很大的转变,最开始他是属于一个学者,研究了很多经典,我们都觉得没空去看的像《大智度论》的这些大部头,他是一部接一部的看,《瑜伽师地论》,但是看了以后只是增长了邪见,他对三宝没有什么信心,他就是讨论,他甚至在很大的场合,高音喇叭上说,极乐世界是农民因为生活很艰难,然后幻想出来的乌托邦,因为农民种地很辛苦嘛,然后又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所以就想到有一个地方,要吃的就自动现出来,要穿的就穿身上了,啥活也不用干,成天就是飞来飞去的,天上还掉花下来,他就是这么在大众中传播这种邪见,是因为他研究了《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可不可怕?

那到后来有因缘皈依了三宝,这下子就是成天的忏悔,成天一讲经就当众忏悔,以前传播邪知邪见,而且他否定净土,这个是邪见当中的邪见——大邪见,瞎一切众生的慧眼,这个过失其实是特别大的,比杀人的过失大得多,所以无论他怎么的现在再念佛,他都生不起信心,他总觉得阿弥陀佛不会原谅他,因为他造过这些口业;他很多次跟妙舍说,我念佛怎么都起不了信心,我觉得我不会往生,阿弥陀佛不会原谅我的,所以说研究明白没有啊?阿弥陀佛会不会不原谅我们呢?就是没研究明白,其实不是他没研究明白,是他的这种业阻止、遮障了他的信心;我们怎么跟他说,阿弥陀佛那么慈悲,彻底慈悲,不会不接引你的,你要有信心,但他就是增长不了他的信心,所以说现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他这么的没有信心,他也知道除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再没有第二条路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种情况,一个有信心没智慧,一个有智慧无信心,这两种情况都很糟糕的。那种迷信的状态,现在在佛教里面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也是让很多没有信仰的人,轻视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佛教徒没有素质,都是一些迷信的人。

“故知船及舵师,相须渡险,缺一不可”。就是我们要渡生死的大海,我们自己游不过去会淹死的,我们得坐船,这个船就是般若的船,我们说方等大乘的经典里面,所开显的般若智慧的义理;这个“舵”就是良师益友,它会给我们把握方向,这样可以让我们渡过轮回的险要,最后到达涅槃的彼岸,这是缺一不可的;没有良师益友不可以,你不了解这种方等的义理,这也不可以。

大家有时候觉得现在我们念句佛号就够了,一部经就够了。我们啥也不用学了,浪费功夫,没有用,最后还不得靠念佛吗?我们这样说是非常恐怖的,其实是我们一个极速想要灭亡佛法的一个行为,三藏十二部最后就只剩一部了,那是什么,法要快灭的时候的状态,法灭完了,然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还存世一百年,那是后面的事儿了,你现在就要让它极速快步进入那个时代,你是安的啥心呢?我们一个学佛的人没有一点这种责任呐。

所以说我们自己在学这些东西,一定要知道它的必要性,你没有一个真正的闻思的基础,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良师益友,你找了一群狐朋狗友,或者找的就是邪师、邪友都不知道,最后把你带偏了,最后把你推到悬崖下面去了,这个是大有人在的。

如果你光是读诵大乘的方等经典,像现在很多人陷入二宝居士的陷阱,我信佛,佛是没得说;我信法,法是清净的;我不信僧,为什么?他们修得没我好呢,那就是凡夫,不可以依止,所以他们就变成二宝居士,其实这样的人他不是佛弟子,一旦三皈依当中有一个缺陷,他就破皈依戒,他根本就不是三宝弟子,那不能得到三宝的加护,所以他是以身在谤佛、谤三宝,因为三宝是一体的,而且他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良师益友。

像现在我们大家很幸运,我们真正的是依止的是名师,大家又这么的有法缘,在一起共修,互相提携,非常开心,今天我们的时空师又加入进来,这是另外一个良友,我们又增加一个良友,非常的欢喜,真的是觉得是无始劫以来的善因缘。

我们的出离心的修法到今天就圆满结束了,非常感恩大家给妙舍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你们有这样的进步,也是给妙舍很大的一个鼓励,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菩萨,其实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就没有办法一一的再跟大家说出来,让大家来学习。但是我们接下来的几天,崇瑄法师跟大家安排,大家每一组要出来讨论,要出来分享,因为你如果真的学了,你是肯定会有真实的感受的,那你的感受会激励其他的人,我们大家是一个整体,我们有一个人在进步,其实会带动所有的人,所以你要给大家做法供养。

妙舍跟大家讲了这些,这个是做在前面了,那后面就看大家的了,后面就很期待大家能够有一些反响,不要对着空谷呼唤了半天没有回音,相信大家会给妙舍很好的一个回响,很期待能够听到大家的分享,感恩大家,也把这一切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向给善知识长久住世,教化众生,无有障碍,回向给果地觉教法,能够大弘于世,彻底的利益众生,解决一切众生的苦难。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在修行的路上遣除一切的违缘。能够在阿弥陀佛的怀抱里面,像一个非常安心的小婴儿一样的享受这样的法意。

感恩大家,当然最感恩的是阿弥陀佛,感恩我们的恩师上慈下法法师一直在加持我们,让我们会有这样的进步,一切都无余的供养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