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师父讲的法则,弟子心里明白,在生活当中处事为人啊、言说啊、举止言谈也知道说用用法,但是那个习惯一来的时候,就是张嘴要去管别人,就不会管自己这个心。回头一看,哎呀,这不对啊,你这学佛人怎么会这样,怎么用习惯了,发脾气了?是不着相啊,但是不是当下直接就用佛法了,就那个状态……
慈法法师:这个居士呢要允许自己的习惯,对自己的习惯不要去过分地、太激烈地去……习惯来了,不要太激烈,不要太用力,不要去……慢慢,因为啥呢?《楞严经》的话特别好:悟者顿悟,乘悟并销,行者呢渐次而行。就是在习惯中慢慢地做是允许的,要允许自己慢慢地调整自己。我们接受,一个概念就接受了;作为中得慢慢地做、慢慢地做、慢慢地做……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任何人都是这样。
当然就是说,我的心理和作为已经到了一个因果同时了,的确果地觉就是因地心,我的确能做到这一点了,那了不起了。那你就知道,你就不会说“哎呀,我习惯如何如何”“我去说别人如何如何”“忘记了自己如何如何”,不会那样子了,因为啥呢?你知道因果同时,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我每时每刻都在运用这个性德与佛的报德来面对世间的。我不怕这个了,不怕自己的什么现象了。
因为啥呢?阿弥陀佛的教法不是人格教法,也不是天的教法,也不是菩萨的教法,也不是声闻的教法,他是让你透视所有的生命的本质!你要明白这一点。阿弥陀佛观察那么多佛土,思维了五劫,干什么呢五劫?他要利益一切生命,让一切生命有一个依止,有一个根本的依止,无差别的依止,让一切生命咸有归向啊!不是人格的完成。
我们现在很多修学者呢,最大的障碍就是把净土、把佛法当成人格的东西了。很多人读过太虚大师的话嘛,说“人成佛即成,完成在人格”。佛法不是这样子的,佛法要是人格的法则,那这九法界,其他法界的众生得不到利益的。佛法界就是圆满一切有情法界!所以我们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运用这个法则,运用这个法则,是透视所有生命的根源,照耀、破视一切幻相,突破一切幻相的一个法则。不是要完成我的习气、我的人格,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在人格上纠结,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自我局限。所以呢,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不是菩萨法,不是声闻法,也不是缘觉法,也不是人天善法,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我的习气、我的性格就是人格的东西,对吧?阿弥陀佛这个法则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讲的是生命的根本依止!是生命的根本依止!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修罗、声闻、缘觉、菩萨,这所有的生命的根本依止!你不能拿自己的人格说话,对吗?我们要拿人格说话,那这个人格的比较,太辛苦了,太窄了嘛,越窄越辛苦,对吧?不好去对照。
阿弥陀佛整个把无量光寿,每一个生命中本具的光寿唤醒了,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寿。一切众生没有离无量光寿的佛刹,因为个个都具足,我们个个的心都具足无量光寿。我们要把这个无量光寿唤醒,不是你的人格如何如何!大家这一点一定要好好地思维啊,一定要好好地思维!所以我们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但又了解阿弥陀佛的教法远远地超越了我们的人格的设置。
——节选自2020年1月
慈法法师与保安寺住众的新年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