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法随顺得入,究竟安乐远离无明

讲法或者传法是哪些人能作为?净土教法有个特质,九界以里一切有情只能赞佛功德,念佛忆佛。像我们现在演这个差异,也是同学同修——凡圣同修就泯灭了不必要的膨胀与骄慢。清净平等觉是净土教法大安心的真正种子,揭示了法性如实功德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核心事实所在。阿弥陀佛以修德来对应众生法性,使现前业力随顺阿弥陀佛大愿业而融入其中,于性德彰显,即是究竟安乐。

此究竟安乐无始以来非造非作,非生非灭,非来非去,无有净垢之说;此处不建立,不毁坏,非自然。这样我们无始无明的思维习惯、知见习惯在此处只能歇心随顺。你一举心,随着你举心的妄想相续会出现烦躁、慢心、压抑、徘徊、迷失这样的结果。所以在净土教法中,随顺二字最为重要!

如来种性我们怎么运用?要了解无始无明与顺性种子的启用——了解这两个种子的差异,就可以尝试来如实审视自心,观察自心相续:在自心相续中观察是忆佛、念佛、赞佛、供养佛还是常请佛住世,还是常转法轮,还是常随佛学,还是在搞自己什么名堂?不管是是是非,也不管你是善人恶人或者出家在家,你都可以这样审视,就是直下面对自心。若不这样,凭着自己情绪的不正见心或者断常二心,或者贪嗔痴慢疑等等——你运用哪一颗心相续,结果就是烦恼,就是蒙蔽,就是在本来清净的法界中染污自心、染污他人、颠覆安乐、颠覆本来安乐的心。那就是妄念一动,颠覆本来清净心。

谁来颠覆?愚痴业的顽固习惯。这个习惯极为顽固!怎么顽固?当真!这个巨大惯性造成整个宇宙间的运转——情世间的运转,器世间的运转。它有着巨大不可思议的力,这种力在推动着无量生命,生生不息。要是我们不谨慎,藐视于教法,藐视于经典传承等等,会置身于什么境地?每一个人都要严肃再严肃地看自己是忆佛念佛者,还是以妄想业力改变佛法、以自己改造过的佛法推动所谓修行?那种妄想推动修行一定是装腔作势,一定是为名利,一定是业习使然,最终结果是徒受其苦。你要忏悔!若不忏悔,在其中久劫迷失,不能自拔。

就是在三皈依中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现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为什么要皈依佛?真正识达自心与佛心无别,是真实起步。这与慢心没关系,是平等觉悟之缘起,运用如来种性之始。皈依法,使这个种性纯熟起来。皈依僧,自利利他,令此教法源远流长,广布于世。若是没有这样发心,就是在念佛皈依我、法皈依我、僧皈依我,完成我的虚妄心,完成我无始无明以来没有完成的业力。那是改造的佛法!运用自己改造后的佛法,貌似得到一些世俗利益,于佛法利益得不到!

这个时代出现许多附佛外道,完全为了私利而展示自己的骄慢。社会上经常有这个人建立一个宗、那个人建立一个派、某个人又搞了什么东西,完全是弘扬自我,膨胀自我。说法界他最大,然后领一帮迷失者,就是无始以来压抑心的恶性膨胀。六道众生从来都生活在委屈中,没有畅觉悟心智、清净心智、自在心智。就是生命中畅快、舒展、大方、无染的东西没有真正舒展出来,一直在压抑、扭曲、被迫情况下活着,稍得机会人就膨胀。这些人不会宣扬利世法则或者自觉觉他的法则,但会打着法则旗号搞自我膨胀,毕竟受到业报的沉重负担、沉重果报。

我们可以观察,社会上很多人在默默无闻地作着总有出头之日的准备——你出了头也是那个业报,就是楞严经中所宣化、所指出的一种必然事实。但是许多人还在暗自用劲,不管教内教外。这是一个迷途!我们是念佛人,尤其在这样的寺庙,大家到这个没有利害关系的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是来忆佛念佛。

我们真正如五念门中所讲: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这里面没有自我膨胀的东西,膨胀也没有用。口业赞叹,称赞弥陀名,与彼光明智相相应,令心无碍——这个地方与你膨胀压抑都没关系。心常作愿,毕竟往生安乐国土,随顺佛愿而得见自心——你膨胀不了,压抑不了,犹豫徘徊也没有意义。智慧观察,正念观彼——观彼什么?观彼二十九种庄严而了解自心庄严,成就智慧观察之善巧,以彼实相成就证实自心实相。你这里骄慢不得,自卑不得,徘徊不得,膨胀不得!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这个住持没有说是这个人住持,实是为利益世间故,所以“何方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示佛法如佛”示什么?这种清净觉平等觉,令一切骄慢迷失众生得到安乐,一切压抑众生得到安乐,一切犹豫徘徊众生得到明确的安慰、安顿、抉择。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游戏烦恼林中——如狮子搏鹿,出离生死烦恼,令一切众生同归安养国土。这样往生自由、功德出入自由的法则实践,泯灭所有无始无明给我们带来的压抑、徘徊、膨胀的烦恼业习,真是净土之正行。

五念门与五果门中所有揭示,就是令我们随顺阿弥陀佛修德,彻见三无差别之事实,即是法性一如之事实,得究竟安乐。也就是远离我们人类无始无明以来的压抑、徘徊、膨胀烦恼。这个烦恼很特定,凡夫位上人人具足。只是有人这个地方表现突出一点,有人那个地方表现突出一点,业力各显有异,本质无别,皆是无始无明的种子在推动。

若不严格依止世尊传递的教法去实践、融入如来种性,你造作再多,也离不开那三个东西,那有没有辜负了自己与法缘?每个人可以审视、认知、观察、实践。还是用王阳明先生的话说:良知发现,对自己产生了良知,就不再造作地折磨自身折磨他人,不再污染社会。这时可以说道不可须臾离了。像我们忆佛念佛唯佛是念之抉择,真正良心发现,自心佛心本无差别,你还要搞什么?还要装什么?还要减损自己什么?还要责怪自己什么?你自己可以完整地审视生命了。

真妄之别。妄者,无始无明业力种子的推动——不管你怎么装、怎么掩饰,你那个名利、习惯或者压抑膨胀的东西在等着你、推动着你,就是妄。这个妄业无始以来我们都在里面困着。

我们庆幸遇到了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教法,应该怎么审视?我们在随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诸佛如来种性的作用,就是果地觉的作用,能令我们照了觉知无始无明对一切凡夫的蒙蔽,生起如佛一样的悲心;因为佛心使然,自心融入佛心,一如功德自然会展示出来。那么对自、对他、对整个有情世间,我们会如无量寿经中所宣化:于众生视若父母——有这样孝敬、孝顺、恭敬的心智。

因为无始无明的习惯的推动是群体性的,是社会性的,是代代相承的,所以我们身在其中无力觉知,无力自拔。诸佛如来悲悯世间,以大愿业力、以大愿力回入娑婆,接引善缘成熟的有情;施教尚未善缘成熟的有情,予以种性,广结佛缘。你说一切众生都有佛缘?是啊!要是没有诸佛修德之映照,我们永远没办法了解这种真心事实的回归。因为我们在无始无明中早已习惯,深陷其中,没有参照,没有了解,没有教言,那真是宇宙黮暗。像生活在雾霾蒙蔽下的人,目不能远视,而受其毒害。

    种性差异我们反复对比。任何人不要心存侥幸,要从自身做起,审视运用的是什么种性?你要了解清楚什么种性是什么果报,对自己这个单体生命生起真正的良知与责任感,就会认真地摒弃伪业,即是虚假业力,真诚投奔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改善依正二报的苦处,或者就现行苦处得到真正觉悟,不再迷失推动这种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