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实际上要是持名念佛,不随念头跑,不抵抗于念头,不造作妄想,那你这三个法都有修持,即心即是、心作心是、佛力不可思议都有的,这个作用力都有,我们就去简单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念头生起了,不去打压它,也不去随它跑,外缘来了不随它跑,也不去对抗它,久久地养成习惯了,那个“妙湛总持不动尊”,那真心现前,或者说这个叫回心见性,或者明心见性,就能自觉,完成自觉的过程。
性光普照,就是不动的这个光明普照于世间,过去称为中央不动,这样念佛就是在念“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那就是宝王,那就是法王,功德海。
那我们去实践持名念佛,现在提倡持名念佛嘛,最为简单,不随妄念,不随外缘,不对抗妄念,不对抗外缘,清晰了然于此,性德所照,不增不减,也不来去,亦不动摇,如是安住,就是光明必然遍照于法界。
所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那是真实说,就是这个名号阿弥陀佛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性德能成就十方一切诸佛,即心即是成就一切诸佛,心作心是成就一切诸佛,佛力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普利世间无所障碍。
我们去体验这个,验证这个,那就是所谓的精进,远离诸放逸,所以持名念佛最为方便。
不是为了念这个名号为念这个名号,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个名号就是光明,就是不动,所以妄念生起不动,外缘侵害不动,不去排斥,不去压抑,不去随着走,它就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那我们是故念念就能觉悟,念念就能回到性德的这种根本的功德利益上来,就是不动的或者无生的根本利益上来,那无生的法身、清净法身就站立在世间,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入一切念头,在一切业相面前互融互入,无取无舍。
如是念佛,诸佛菩萨就会赞叹这样的行者,往往就会现前授记,摩顶,放光照注,或做授记,或做教法方便,或令身心柔软,或消除诸障,等等。那修行实践法则的人就会了解这个过程,所以就会有法喜充满那样的一个习法、乐法、行法的这样一个利益与内涵。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行法呢?放逸啊。为什么没有法喜呢?放逸啊。正见没有现前,没有择法,所以就缺于如法之行,你没有择这个法。
不择法者,必然择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必然随业流烦恼流转,只有这两个路,要不然,或者说加个无记。说放逸行,似乎也是没有记得住,没有充分地表达;说精进,也没有这样的内容,最多给我们加一个无记。
我们要实践这个法则呢,真是不是凭嘴说,也不是说高尚的话,就是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人的说法就少了,想法也少了,越来越少,尤其心地那个浮躁的东西就越来越少。
要不然我们很容易热恼,心灵的那个爱憎不断地摆动着,增加自己内心的那种亲疏观,不断地摆动着。烦恼的根不除,又不念佛,又没有择法,那就随业流流转,了了无期啊!这种旷大劫以来迷失流转,沉溺于这种业力烦恼之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放逸嘛,不能自拔。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在说些什么法,什么法跟我们有缘。无缘也没办法,有些人就是跟这个法无缘,他再听,他不入心,你就随便给他弄一个其他因缘,人就扑上去了。这个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