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法要》学习05


好,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各位菩萨,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三皈依法要,今天学习的这个是2004年农历7月15佛欢喜日师父给居家二众授三皈依。这次采用的是一般丛林正式授三皈依的仪轨,我们来认真地学习对于我们了解三皈依,可能有一些菩萨可以去求授三皈依,我们对这个仪轨了解,也能够真正的去认知三皈依的实质内涵,可以方便我们在这个地方去领纳戒体,了解这个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个是请师。因为三皈依是要求授,我们必须要去请师长为我们授受三皈依,就这一个是开头。

第二个是礼佛。要求三宝加持,求佛加持。

第三求授皈依。在丛林里面进行皈依仪轨的时候,会有维那师来带领我们,维那师先可以在这个地方给大众有一个引导。

前面这一段文是古文,内涵是非常深刻的,我们现在很多语文水平不是很好的,读这些古文都会觉的比较难懂,但实际上它的内涵是非常精准的,那我们现在还是给大家要过一遍。

【维那师云:夫宅中宝藏。?指示?莫晓。??明珠。必解说??知。】

这个夫是语气词,就是开头的一个语气词,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下面宅中宝藏,宅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这个生命当中是有宝藏的,但是非指示而莫晓,就像我们屋里那地底下有宝藏,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地底下是有宝藏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一介凡夫,哪有什么宝藏啊,都是过得非常不容易的。那么非指示而莫晓,就是有人为我们指示,我们的宅中,就是我们生命当中是有宝藏的,他给我们指示,我们就知道了,如果不给我们指示,谁也不知道,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凡夫,我们都是具宝藏的。

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这个用的都是《法华经》的譬喻,就像是一个乞丐,其实他的衣服里面被缝进了一颗明珠,但他自己不知道,天天地去乞讨,那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自己有无价宝在身上呢,要有人跟他说了,他才知道。

【若不依僧。安能闻法。 】就是如果不依靠出家人,怎么能够听闻佛法呢?

【苟?佛法。?以出尘。】如果没有佛法,是没有办法出得尘埃的,也就是出得轮回的。

【今居?等,身处世俗。】就是现在你们这些居士,你们是处在世俗当中的。

【念欲归真。】但是你们心里面想要归向真理、归向真相。

【理须求请明师。】那么你们必须要求请明师,这个明就是他能够为你指出衣里明珠、宅中宝藏的这样的明师。

【乞受净法。】乞,这个就是乞求,是一种很真诚地乞求师长为我们授净法,净法就是三皈依这个法。

【我今为汝恭请?马堂上上慈下法阿阇黎。】现在维那师代表大众,就是来祈请受三皈依的大众。我现在为你们恭请了白马堂上,这个白马堂是以前师父,慈法恩师他自己受戒的地方,我们经常说什么什么堂上,他自己是在哪一个堂,他就用这一个堂;上慈下法,这个上下是对于给我们传授三皈依的法师的尊称,所以要用这个上下表达尊重,阿阇黎就是亲教师的意思。

【为汝等作三皈本师。】就是请到慈法阿阇黎为汝等,为你们,做你们三皈的本师。

【请师之语。汝合?陈。】本来祈请师父的话是需要你们自己说的,自陈就自己陈述的。

【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名。】但是又害怕你们说不出来,或者说你们不会说,那我现在来教你们,你们就称自己的名字,然后众即各称自己法名,这个时候大家就说,弟子某某说的是法名。

【其余言词。皆随我道。】其他的话都是跟着我说,所以大家到这就明白了,维那师是一个带领大家进行仪轨的引领师。

【?德。??念我弟?某某。】这个时候大德就是为大家授三皈依的阿阇黎,称他为大德。一心念我,这个时候请您一心念我弟子某某,比如说我弟子明果,这是一个请求。像平常我们都不会跟师父讲话哈,其实要请求大德来一心念我,就是加持于我、摄受于我。

众各称自己法名,大家称自己法名。

【今请?德为三皈本师。】今,就是现在,请大德做三皈本师,先要表明我是来做什么。

【愿?德为我作三皈本师。】就是愿大德您为我做三皈本师。

【我依?德故。得受清净三皈。慈悯故。】我依靠大德您,我得到三皈依清静的戒体,请您慈悯,怜悯我,就是要答应我的请求。

这个要念三遍,每次念一遍就要拜一拜;最后一遍要说大慈悯故,就说您大慈大悲,求求您了,做我的三皈本师吧。

这就是一个如法祈请的过程,你看它这个词都是现成的,由维那师来带领,我们跟着念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用这样已经安排好的言词呢?最主要是我们如果很多人都在那里,然后大家七嘴八舌的,就非常得不庄严;还有很多人是语词不清晰,表达不清楚,这样有一个规范的语言,大家跟随着,只要是真实地表达你内心里面求授三皈的意愿就可以了,所以大家到道场里面是要学习这些的。

师父下面讲到就是我们先讲法名啊。名者无以自明,仗佛慈悲加持,令我等有情得以明心见性,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个法名啊,我们众生没有办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明心见性,我们要全仗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让我们明心见性,得证无上菩提。

正如光明照于天下,使天下有情之眼目得以使用。就像是光明照于天下,然后天下的有情才能够看得见东西。要不然如果没有光明遍照,就像我们在黑夜里面,我们有眼目,但是也看不到东西。我等虽长眼目,若无光明,不得启用。我等虽有智慧,若无三宝启迪不得启用。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长的有眼睛,但是没有光明,不得启用;我们虽然本具智慧,但是没有三宝的启迪,我们也用不出来。出离生死苦海,不靠三宝的舟航,无以得度;启迪心智,若无大觉回施,觉不得见。

这个一来师长就为我们开演,我们为什么要来求授三皈?是因为要出离生死苦海,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要很清晰。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出离生死苦海,是因为这个发心,我们才来求授三皈。所以靠三宝之舟,我们才得离生死苦海,要不然启迪心智,没有大觉,这个大觉是指的佛,来回施给我们,我们也无从觉悟。

眼不自见,要有光照方能知晓。就我们眼睛是看不到眼睛自己的,要有光照我们才能够知晓。我们虽然智慧如佛,但若无三宝启迪,则永远住在暗流之中,不能启用,如宝藏沉于海底。就是告诉我们三宝对于一切生命的重要性,一切生命都是本具智慧如佛的,但如果没有三宝启迪,也都住在暗流当中,就像宝藏沉在海底一样。

这个皈依是很神圣、很难得的,是旷劫以来我们第一次真正的遇到一个出离的机会。就像这个天阴了很久,突然太阳出来了,我们见到了太阳,体会到了温暖、光明,心里豁然开朗,我们遇到佛法亦复如是。这个就为大家开示皈依是很神圣很难得的,旷劫以来我们一直在流转生死,没有出离之缘,都在做一些贪嗔痴慢,让我们受无穷无尽的苦报的一些事情。那么现在遇到了皈依,这个就像天阴了很久,突然太阳出来了,感受到了温暖、光明,我们遇到佛法也是这样的。

今天我仗借三宝、诸佛的加持,把诸佛的加持清净地回施给大家,用三宝的慈悲、智慧来印契大家本来光明的心,让这颗心真正地袒露出来。这是师长,为我们授受三皈依的阿阇黎,他要表达他的心,因为他要跟诸佛链接,然后才能够通过他把三宝、把诸佛对我们的加持回施出来,所以师父表达他是仗借三宝、诸佛的加持,不是说他自己。这个地方首先要知道,三皈的本师是一个证明,在三宝、诸佛面前证明我们求授皈依,他为我们做这个三皈的仪轨,是代表三宝,代表诸佛,把这个诸佛的智慧、三宝的功德清净地回施给我们,来印契大家本来光明的心,让我们的心在这个三皈的仪轨当中真正地袒露出来,就是我们那一颗光明的本心。

这个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我们请师长为我们做皈依,那师长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心呢?师父在这里就说出了他的发心——他是仗借三宝、诸佛的加持,然后来印契大家本来光明的心,就是这么一个发心,来做这个三皈依仪轨的。不是像我们一般说我是收徒弟来了,或者是说只是应付大家一下,大家请我,我就给你们做一个。他这个发心,是正发心,我们才能够从他的发心里面,真正的在三皈依当中得到光明本心的一个印契。

下面师父在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是跟大家共同学习皈依的伴侣,因为我先于大家,所以称阿阇黎,就是榜样的意思。我们皈依的是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和十方诸佛慈悲的回施,是十方贤圣僧和清净守法的僧团,非是慈法。这一点也是师父极大的慈悲和他真正坚守正法的一个表达。因为我们很多人说,啊!这是我的皈依师,我是皈依给他的。这是一个对于皈依非常错误的认知,会导致我们不得皈依的体。所以师父在这里跟大家交代的很清楚,我们皈依的本师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

师父说他是跟大家共同来学习皈依的伴侣,其实僧本来是我们法道上的伴侣,因为他是专业的,他又先于你已经出家了,所以称阿阇黎、亲教师,就是他是你修学佛法的榜样。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和十方诸佛慈悲的回施,乃至于说贤圣僧和清净守法的僧团,这是我们皈依的对象,不是个人,所以师父在这里给大家交代得很清楚。

若能清晰地决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做一个无畏的皈依者。因为三宝常住,不会散坏,不会变异。如果说皈依的是慈法,那哪天要堕落了你怎么办?一定要知道我们皈依的是三宝,这样我们的皈依就会得到不退转的摄化,这个就是对于皈依的对境,师长在这里交代得非常清楚。因为十方三宝是常住的,不会散坏,不会变异。但我们一说,这是我的皈依师,我皈依的是他,那他有什么变化,我们怎么办?他是一个有变化的,会变异的,让我们内心会不安的,就会恐惧。所以师父说如果我们认知到我们皈依的是十方常住三宝,那么我们就是无畏的皈依者,我们的皈依会得到不退转的摄化。

好,下面大家说:阿弥陀佛。

师父跟大家说年龄大、腿不方便的可以蹲下,关键是要启发我们恭敬心的真实,这也可见师父的慈悲。因为在大殿上,像丛林里面,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是长跪合掌,就都是跪在那里听阿阇黎的开示,但是师长说年龄大的、腿不方便的可以蹲下,就是他会开许你可以蹲下,不算是不恭敬,因为长跪合掌就是表示一个恭敬嘛,师父说关键是我们要有真实的恭敬心,而不是靠我们身体受苦来表达我们的恭敬。

因为有很多,我参加过非常多次的皈依,自己也给别人做过皈依,有很多人平常是在社会上,他是基本上没有跪拜过的人,所以一旦开始来皈依的时候,别说一直长跪了,就磕三个头就冒大汗呐。我们要知道在进行皈依仪轨的时候,像这个礼拜、长跪确实是加持我们消除业障。但是有的时候,像有的人他完全没有这样的平时训练,所以对他来讲很辛苦,因为这个辛苦可能就会影响到他都听不太明白在说什么,他心里想的是快点结束吧,汗冒的都不行了,所以这种时候,我们授皈依的法师应该方便开许这样的人,可以让他们身体稍微舒服一点,最主要就是让他能够听清楚皈依的开示,要不然会影响他得到戒体。

第四,和尚鸣尺云。这个地方和尚就指的是阿阇黎,就是来授受三皈依的这一位法师。以前在法台上都有一个惊堂木,就是我们说的尺,用木头做的,鸣尺就是要拍一下这个惊堂木,要拍一下,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

【诸善男?。善??等。汝今既已殷勤申请。可为汝作三皈阿阇黎。所有言词。听我开导。】这个地方就要告诉大家,善男子、善女人等,可能因为不仅有男众,还有女众嘛,就是统一这样一说,就是说你们现在已经殷勤的申请,因为说了三遍就算是殷勤申请了,我现在答应你们,为你们做三皈的本师。所有言词听我开导,下面我就为你们传授三皈依,但是之前会有一个言词的开导。

这里他是把这个开导的词略去了,因为这中间也是比较长,那个早晚课诵里面有,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下面是师父的开示:

皈依一定要是自己的愿望,一定要从这儿发出的,这儿是哪儿呢?就是心里面,真诚地举举手。

师父的这个皈依仪轨是很活泼的,一般如果按照传统的丛林的仪轨,中间很少有自己言语的表达,基本上念一遍,反正是没有什么错误,最后就完了。但其实有很多人反映,在皈依的过程当中根本就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像自己也从来没有被提点过应该要怎么样,反正就是跟着这个就过了,过是过了,但是内心里面到底应该做什么表示,很多人是很模糊的。

你看师父给大家做皈依的时候,他就非常地重视,就是你自己的内心是怎么发心的,他要通过开导来让你明白,甚至必须要让你表示出来,所以他就说皈依一定要是自己的愿望,因为很多人都是随大流,不是从心里发出来的,那么他就让大家真诚地举举手。如果你们是真诚求皈依的,你们要举手,这一个很重要。

众皈依居士速举手向上,大家都举手了,然后师父说:对,不要小看它,我们举手的时候就表达了无畏的真诚,如果有虚假的心怎么办呢?在举手的时候要消除它。这些都是很令人感动的,因为很多我们做皈依的时候,可能都比较重视把这个过程走一下,但是师父是特别特别地注重大家在这个过程的当下,你的内心里面有没有真正跟这个法相应,就跟皈依法相应,最主要是关系到,你皈依的戒体是否能够很完整的获取。

所以说不要小看哦,我们一下子就举手了,就表示我们内心是真诚的,而且是无所畏惧的,但是有的人举的是比较犹豫的,可能有一点虚假的心,有可能没想到法师还会这样来要求我们举手,但是你举起来了就消除了你这个虚假的心,就是提点你,你如果有虚假的心,这个时候你可以有无畏的真诚表达出来。

这个皈依呢,旷劫以来我们不知,我们有父亲、有母亲、有自己的亲眷,但是没有自己不坏的伴侣与眷属,不坏的教授者与爱护者,不动摇的真实的功德藏的保护者,就这个开示很感人的,旷劫以来我们都不会知道这个皈依,什么样的皈依?我们有父亲有母亲,或者大家有妻子、有丈夫、有儿子、有女儿,有各种的六亲眷属,我们觉得在生命当中,这些都是至亲的亲人,对我们都相当的重要,也是他们在陪伴我们,在我们的生命的过程当中各个阶段。

比如说我们小时候一定是依止于父母,长大了有自己的妻子、或者是丈夫,后面又有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朋友,这些对我们很重要。但是呢,我们从来没有不坏的伴侣与眷属,不坏的教授者与爱护者,不动摇的真实的功德藏的保护者。我们可能想都没想到过这些,因为谁告诉过你,我们都是知道父母亲有一天会离开我们,丈夫妻子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儿女也会离开,六亲眷属也会离开,没有不坏的伴侣和眷属,当然死亡会是一定到来,但是有的还没有走到死亡就已经分离了。

那谁来教授你呢?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这个不坏的教授者在哪里?谁来爱护你?我们一切众生都在寻求爱护,但是谁是不坏的爱护者?还有你的生命,像你这样的生命也有真实的功德藏,在哪里?不动摇的真实的功德藏,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你是什么样的际遇,你都有不动摇的真实的功德藏,谁来给你开启,谁来保护它?你是听所未听啊,闻所未闻的。你都不知道你现在的父母、夫妻、儿女、周边的亲人都在改变,都会死掉,这是谁都抵御不了的自然生命的结果。

诸佛菩萨以悲悯浊世有情而应化于世,让我们知道我们有不坏的伴侣,有无上的伴侣,诸佛菩萨是我们真正的亲眷,这个是很震撼的,对吧?如果不是诸佛菩萨悲悯我们应化于世,我们只知道前者,不知道后者,这是最大的一个悲哀。就是在无常中生,在无常中死,在各种各样散发的因缘当中,什么都抓不住,就在这里无尽地沉沦。但是诸佛菩萨来做我们的伴侣,来做我们不散坏的眷属,这个是真正的亲眷,这个很多人都是完全不知道的,不知道有这么了不得的一桩事情。

三宝不是游戏,不是宗教,它以宗教住世启迪大家的正信,教导有情。三宝不是游戏,不是说有一个好玩的事情,然后我们来玩一下,做一些这些。它是一个非常庄严的,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后面说不是宗教,大家很可能就觉得三宝怎么不是宗教呢?三宝肯定是宗教,其实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他成佛传道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宗教,他只是觉悟了生命的真相,然后告诉给世人。

那么宗教是什么呢?宗教是社会界定的,它是后面才演发出来的一种社会形式,大家一定要知道,宗教是社会形式。一切解脱的真理跟宗教没有直接的关系,是有国家,有各类的政府,因管理的需要把它命名为宗教。其实真正的解脱一切生命的这些真理,它跟宗教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很多人会说,那都是宗教的,他是以这样的一个名言,把它装进去,其实根本不是,三宝不是宗教。

你能说三宝是一种社会管理形式吗?不是这样的,它是以宗教来住世。如果说它是有一个被国家政府认可的形式,然后来传播的话,那这个是它住世的一个方便,就是说他有这么一个名词概念,让国家政府能够认可,能够许可你传教,那么你借这个方便来给大家传播真理,引导大家走向究竟解脱。

但是三宝本身不是宗教,佛法其实本身也不是宗教。这个在我们现在根深蒂固的认知当中,大家认为这些是宗教范畴,所以很多说我不是宗教人士,跟我没关系,那都是你们宗教人士搞的。其实不知道三宝本身代表一切生命的本质,你是不是宗教人士,你都是需要认知你生命的本质的。这一点在皈依的时候要给大家指出来。虽然很多人会认为三皈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宗教仪轨,但是他只是是这种形式,它的内容不是宗教的,他是启迪大家的正信来教导有情的。

佛像是人人心中圆满之相,是我们大家的智慧德相,是皈依者的德相。我们在三宝所依面前,第一个就是佛像,在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涅槃了,没有在这个世间了,但是佛像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在这个世间来住持佛法。其实他的相状——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是我们人人心中圆满之相,是我们大家的智慧德相,是每一个皈依者你自己的圆满之相。

很多人说佛教是宗教崇拜呀,佛像是一种我们去膜拜的一个对象,其实那是我们人人心中自己的圆满德相,你在拜你心中的佛像,就是你的圆满报德,那这一个是很多人没有正信的人是不知道的。佛教根本不是什么偶像崇拜,刚好佛教是一点都不讲迷信的,一点都不讲偶像崇拜的,他是要开启我们本来的智慧德相。那你心中如果没有诸佛菩萨,你供在家里面也不起作用;如果你心中有,你就会生喜悦、得爱护、得回施、受加持,就像是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你就有依怙、有眷恋,有很亲切的感受。

很多人肯定是有过这个体会的,就像我们如果说心里面没有佛菩萨,其实看着佛菩萨的像,不会觉得特别亲。我们心里没有三宝,你看到出家人也不会觉得亲。但我们心里有的话,你看到佛像、看到经书、看到出家人,你会觉得很亲,就像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的,内在里面会生起喜悦。那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三宝的爱护、回施,会受到加持。你看这个都是我们自心里面的一个作用,并不是说外再有一个佛像你就会自然受到加持了,不是这样的,而是你内心的一个作用。

所以三皈依也是这样的,你有没有这样的亲切感?有没有三宝是我的依怙,我对他有眷恋,这是一种发自内在的,很亲切很自然,这里面没有任何勉强的,它是自然而然的,在这里就会得到三皈依的这种加持。像佛像、经典、僧众,他们住持三宝的这个相,都是来启发我们安稳、智慧、慈悲的善巧,认识到这一点呢,我们才能先从形象上来皈依。我们就说先皈依住持三宝,才能激发我们心智中真正的向往,形象的皈依就是我们的表达。

我们说其实内外是一如的,很多人说我重内容,我不重形式,我不要这个形式。其实你不知道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办法分割的,表达得出来心智就会坦荡,生命就会安乐,你再苦再难也知道这是业力所现,宿世因果所现,心就会平和下来。

如果我们三皈依的弟子,我们看到佛像、看到经典、看到僧众,他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还排斥,这些都是形式化的东西,我内在里面是有这些东西,但是形式我不需要,那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是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是很难得到三皈依的戒体的。所以我们在受三皈依之前,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皈依的形象上的三宝,对于我们自心的内在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它是什么样的一个连接,我们内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在无量的轮回当中,我们如果守护一个生命的誓愿无怨无悔,就可以远离残杀,做一个平和喜悦、安慰众生的人。如果远离诋毁、伤害、仇恨,你就是这个世界当中快乐的人,这个颠倒世界当中有正知正见的人,这个浑浊的世界当中清净的人,这个清净是人人需要的。

因为三皈依是一个誓愿,我们实际上是来守护一个誓愿。在无量的轮回当中,我们都没有真正地守护过一个无怨无悔的誓愿,可能我们跟很多人发过海誓山盟的愿,什么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但最后都变心了,都是随着无常就流转了,哪一个誓愿能够守得无怨无悔呢?其实就是守护生命的本质,这一个三皈依的誓愿。

你能够这样去守护的时候,就远离残杀,你内心是平和的、喜悦的,而且你能够用这样的一个皈依的体,就是一切生命的本质来支持一切众生,安慰一切众生,因为你有这个不变的守护。众生都是在各种的动荡当中,各种的业力当中挣扎沉浮,但是你有一个不动不变的守护,所以真正一个三皈依的弟子,他是非常平和的,为什么?因为他在生命的本质处安住下来了,这是有三宝的一个给予,他就在这里安住。那么他就会远离这种互相伤害、互相仇恨、互相诋毁。内心里面只要远离这些,他知道所有的生命,其实他生命的本质都是智慧慈悲的,那我们内心里面就是快乐的。就是我们遇到了一些人,他给予我们伤害、仇恨我们、他情绪不稳,各种的颠三倒四,但是我们知道这就是因为他的无明,他没有皈依三宝,他才会这样的,我们会原谅他,我们会把内心里面的这一个从三宝处得来的平和喜悦去给予他。

那么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比如说金钱至上、物质至上,这都是特别特别颠倒的,到现在这个世界颠倒的都已经卷不动了。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活得这么难、这么不容易,就是历尽千辛万苦都很难获得幸福,都很难快乐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知见颠倒,是因为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守护三皈依,我们就是有正知正见的人,我们不会去追逐那些颠倒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是这个浑浊的五浊恶世当中清净的人,你知道生命的本质是这个,而这个是人人都需要的。

所以为什么说他超越了宗教呢?因为宗教有这个宗教、那个宗教,好像每个人需要的都不一样,这个人需要上帝、那个人需要阿拉,还有一些人是一些鬼神崇拜怎么样的,一团乱麻,这是见浊的时代。但实际上这个清净的本性,是每个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宗教,他内在里面本具的,而这个是三皈依直接给我们指出来的——就是我们自性清净,犹如佛菩萨一样的。所以这个是人人都需要的,它是超越宗教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但你心中那个最圆满的愿望你往往还不知道,所以需要三宝的启迪。我们现在很多人内心都有很多所求,我们只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其实不知道我们应该要什么。每个人你要问他你想要什么,很多人都有非常多的答案,因为我们太多的不圆满,太多的欠缺,所以我们的想要都很多很多。但是我们真正应该要的,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应该要这个——最圆满的愿望,我们本来圆满的自性,这个地方是需要三宝的启迪,如果没有三宝启迪,每个人你想都想不到,你梦也梦不着。

所以佛法是真实的,是能面对一切世间的。他有四无畏的善巧之根,能摧毁邪见,使我们心中升起光明与守护,清净与真实。佛法它不是一个说道,它不是一种理论。有很多说佛法是有这个说道、有那个说道,佛法也是无量无边的说法当中的一种说法,是一种理论,不是的,佛法是法界的真实,法界的真实是什么?是由佛法在这个上面给你表达出来的,所以他可以面对一切世间。我们说有一些理论它是这个领域的,他只能在这个领域,或者说是在某一种层面的,他就只能在那一种层面,但是佛法是全方面的,能够面对一切世间的,因为他是一切世间之真实,他有四无畏的善巧之根,他就能够摧毁我们的邪见,因为它是正见,让我们心中升起光明和守护、清净和真实,这个都是我们的本心所具备的。

每个人心中的莲花是无以描述的,它一直都那么清净光明的放着光,载负着我们心中最圆满的那个愿望,我们从来就没有丢失过这种庄严和福德。但是通过皈依,我们得到了清净的、庄严的、不可思议的启发和照见,这个照见就是皈依的真实功德。

师父用了我们心中的莲花,也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性,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它是自性清净的,所以我们心中的莲花是从来没有被染污过的,不管你现在有多么的痛苦,你可能做了很多的错事,但是你的莲花一直都是清净光明的,它载负着我们心中最圆满的那个愿望。什么愿望?其实每个人他内心深处的最圆满的那个愿望,就是他最圆满的那个生命,他从来都不生不灭的在那里,只是我们被无明遮蔽了,看不见,但是我们没有丢失过这种庄严和福德。我们通过皈依呀,就把这个清净庄严,这个心中的莲花开显出来。通过三宝的加持,三宝的照见,让我们看到了内心里面莲花上的那一尊佛——就是我们自己这个自性清净的佛性,这是皈依的真实功德。

我一定要把三皈依的教理、意义、功德都听明白,这样就能够真正得到三皈依的摄护,生命就会有巨大的变化。我们将与诸佛菩萨作伴侣,不再与生死烦恼业障作伴侣。这个生死烦恼无量劫以来纠缠着我们,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师父前面给大家开示的就是三皈依的教理、意义和功德,这些一定是在三皈依授受之前要教给你的。如果不给你在这个地方讲清楚,我们真的是稀里糊涂地授一个三皈依,那最多是一个结缘性质的三皈依。师父的这个三皈依教授,他是真正的授予,就是把一切生命的本质,把这个清净的本性还给你、回施给你。

我们在社会上,在我们人生的经历当中,哪经历过这些?我们哪听到过这些?我们都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们来求三宝保佑我们,保佑我们多挣点钱,保佑我们消灾免难,保佑我们不至于要死于横祸,很多人就是带着这种低劣的心来求授三皈依的,大量的人都是这样的。很少有师父这样传授三皈依的,师父是直接一来就把你生命的本质与佛无二无别,在三皈依的时候就教授给你了,所以你能够在这个三皈依的仪轨上面听闻到这样的一个教授,那这个生命的变化会很大很大的。

我们就将与诸佛菩萨做伴侣了,我们就知道,我们生命的真实跟诸佛菩萨是无二无别的,诸佛菩萨是我们不坏的伴侣。你看我们经常三皈依也是求保佑我家人哪、我的老伴儿啊、我的孩子呀,我们现在知道,那些是生死烦恼当中的一些因缘,很多实际上是一种纠缠,所以让我们根本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有什么本来面目,我们只求过得更好一些,不要这么悲惨。但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哇!我们自性清净呐!如诸佛无二,这就是三皈依要给你的,还你一个本来。那你是多么清净庄严的生命啊!你就不再是这个烦恼障、业障、病障,各种的障,无明障障住的那个可怜虫了。

生命原本是智慧的,不需要被迫和痛苦,我们都需要安乐自在。佛陀表达了一种大自在、大解脱,给我们一个外在的皈依和内在的启迪相应成就,安住的不退的成就。

所以通过三皈依,知道我们的生命不是说原来是悲催的、原来是低劣的、是一些萎缩的状态,我们的生命原本是智慧的,每一个生命都不需要被迫和痛苦。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就是被痛苦压榨的,觉得这个是正常状态,人活着不是就是这样吗?最多黄连苦上弹琵琶,苦中作乐,吃吃喝喝啊,找一点小乐子,生命大量的状态都是被逼迫的痛苦,其实不是的。

三皈依给到你生命的真实,它原本是智慧的,这些逼迫和痛苦是不必要承受的,包括有的人说修学佛法多苦啊,你看我本来就很苦了,然后你们修行一会儿不吃肉了,一会儿又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我才不呢,我就这点儿乐子了,还给我剥夺了。有的人说,哎呀,不吃苦中苦,安为人上人呢?是要苦修啊,到后面死了之后,或者是说遥远的将来,你就会成就,这个时候就非常安乐,非常大的享乐了,其实这都是对于佛法非常严重的误会。一切生命本具安乐,我们需要安乐自在,我们不是为了吃苦,然后跑去所谓的修行。

所以佛陀他这一种存在,就是表达了生命本来的大自在、大解脱。我们有时候看佛像,我们在挑,说这个佛像好不好看、那个庄不庄严,其实我们不知道佛陀他表达的是生命的大自在和大解脱,不是好看不好看这么一回事儿,他给我们一个什么呢?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的一个展现。我们通过皈依这个外在的佛像,然后启迪内在的大自在和大解脱,这个就是相应。所以我们看佛像,很多人说这个很好看啊,他就不能够启迪内在,我们要知道佛陀是代表了生命的自在和解脱,那我们就会知道我也具备这样大自在、大解脱的,这是一种不退的成就。

有些人想见贤圣僧,但你没有圣德、圣因、圣缘你见不到,你能见到凡夫僧就是福报了,所以不要因为我们是凡夫僧而生轻慢心。关键是我们所传达的离苦得乐的法义,像照镜子,使我们照的见,感知的到,这一刹那就是照见了自己的刹那,就是皈依的刹那。

本来我们说在皈依的事实上,确实说的是皈依清净福田僧,皈依贤圣僧。我们很多人皈依的时候说,啊?你给我做皈依啊,你又不是贤圣僧,你是清净福田僧吗?你持戒怎么样?你有没有修行啊?怎么怎么……就会挑,其实大家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凡夫僧就是你的福报了。你能见到出家人的形象,不管他有没有修,他持戒如何,这都是你天大的福报,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有人肯为你做皈依,这是你非常大的福报。

你要想见贤圣僧,比如说我想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贤圣僧呐,我到五台山去拜,我看看谁是文殊菩萨,会不会出来给我示现一下,那你要有大的圣德、圣因、圣缘。我们也知道像虚云老和尚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化为一个乞丐,就文集的,他拉肚子嘛,一路照顾他,那是虚云老和尚有圣德、圣因、圣缘呢!我们有没有呢?

上次萱萱到五台山上去,她听说每一个朝五台的文殊菩萨都要给他示现,她就一直到处瞅,看所有人,这个是不是呢?那个是不是呢?那天刚好她刚刚到五台山,我那时候看到一句话,我就发给她了,就是有一个法师的开示:什么样是真正见到文殊菩萨,无分别就见到了文殊菩萨。如果你内在里面无分别,你见到所有人都是文殊菩萨,所以这个是圣因、圣缘呢!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跟这些贤圣僧的因缘,像我们到普陀山有没有见到观音菩萨呀?到峨眉山有没有见到普贤菩萨?到九华山有没有见到地藏菩萨?包括到鸡足山你有没有见到迦叶尊者?这些圣贤僧他们都有愿力的,你去朝他,他会来见你,但是你如果没有这个圣德、圣因、圣缘,虽然也是凡圣同居土,这个贤圣见起来可难可难了。不像在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到处都是,我们能见得到贤圣僧,但是在此土你能见到凡夫僧就是福报了。所以师父专门提醒大家,因为师父肯定是知道有人会有这种轻慢心,所以就提醒大家,因为你如果生轻慢心,你是得不到戒体的。

就是给你授皈依的仪轨的这个皈依本师,你看不上他,那你怎么能够得到戒体呢?就是你祈雨啊,你是向泥龙祈,不会说真的一个龙出来你向他祈雨。所以皈依也是这样的,出来一个凡夫僧,但是他就是代表僧宝的,你要知道他的作用,是为你传达离苦得乐的法义。你要知道这个就不要去挑哈,就要生恭敬心,生稀有难得之意,要知道是通过他,然后你跟三宝有了链接。像照镜子一样的,就是他所传达的这个法义,让我们照见了我们的自性,这个是皈依的刹那,这一点千万不要被你挑剔人的那一个习气所障碍,那你就可以无碍地在皈依当中真正的得到皈依的真实利益,就是照见自性那一刹那。我们的本性是与佛陀无二无别的,真正在这个地方清静的守护,在这一刹那你就得到三皈依了。所以你看师父在讲三皈依的时候,讲的多么多么得真切。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皈依的戒体到底啥时候得的,很多人说在观想的时候,他们又说要观想的满天都是白云呐,像云一样的功德升起来了,然后像漏斗一样的从我头顶灌进去了,最后在我身体里面充满了,然后再充满了虚空,是不是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三皈依的戒体?一般来说别人会这样跟你说,就让你观想尽虚空遍法界升起了功德云,最后跟你融为一体,最后好像你得了三皈依戒体,好像有一个什么体一样的,好像你有个体,那也有个体,然后你们这个体合二为一了。这种也是在皈依的时候要去做这个观想的。

但是我告诉大家,师父给到大家的是最最最直接的,就是真实处,就在这个地方,就是当你一下子在这里,真的知道我们的本性跟佛陀是无二无别的,你的三皈依是守护这个,这一刹那你真实地得到了三皈依。为什么后来有很多人他也做了那种观想这那的,但是他有特别多的失去三皈依的机会,因为他在这里是没有确认过的,就这一点大家要知道,你们知道吗?就是在这个地方。

这一刹那太珍贵了,我们是无始劫的轮回就在有一个刹那一下子就像中断了一下,你说我只中断了那一瞬间,但那瞬间对我们太重要了。就是漫漫长夜从来没有见到一丝光,突然在那一下,就像闪电一样的,你看到了光亮,你看到了这个生命真实的,是光明的而不是黑暗,你知道了你要守护这个一刹那的光明,然后让它成为无量无边的光明,就这一个对你来讲太重要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得到真正的皈依,真正的皈依就是佛子,佛子是守护佛性的。我们大家哪受过这种皈依呀?我们受的都是保佑我。

所以师父很了不起,他永远给大家传递的是真实的东西,从来没有在一些花花哨哨的东西上面,来给大家过度的开演那些东西。我们也不能说那些东西不对,它是一些过程,一些方便,但是师父永远给到你真实,给到你真实,如果你有这个真实,你在行这个方便的时候,你知道怎么用心,如果你没有这个真实,你虽然行了这个方便,你最后还是只留于方便了,就是一个结缘,它不会有真实利益,所以这个是多么得珍贵。

你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三皈依,那你就是真实的佛子,可以叫你一声佛子,那么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伴侣。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很孤独,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众生因为无明的相隔,我们永远都是孤独的,你是因为产生了一个割裂才有了你我他,就是有我、有人、有众生,所以你注定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人不孤独。但是当你真正的得到三皈依,你融入了这个与佛无二无别的自性清净的这一个本体的时候,你再也不孤独了。

从形式上来说,佛菩萨是我们的伴侣,因为他是不坏的,他不会背叛你,不会残害你。还有一个,因为他们已经彻证生命的真实,他会永远慈悲你,永远爱护你,永远不舍弃你,永远提携你。我们经常被亲人抛弃,被朋友抛弃,被自己的青春年华抛弃,甚至有被父母抛弃,被所爱的人抛弃,反正一个个都是可怜巴巴的,对吧?但是佛菩萨就是这样的真实的存在,他们永远不舍弃我们,所以我们真的是很幸福的。皈依过后应该有一个很幸福的这种感受,就是诸佛菩萨是不退的伴侣,是永不散坏的眷属,这不是我们内心里面非常希求的吗,对吧?

这是从形式上面,那么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一念真实皈依的刹那,你就消除了生命的恐惧、不安和那种刻骨的孤独,因为你融入了本体,这个就是真实皈依的不可思议的一个作用吧。三宝不会舍弃我们,三宝在无尽的法界中爱乐着我们,是我们永远不舍的伴侣,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好多人觉得就我家里面那几个人亲,你看看吧,到底亲不亲。在你们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在你们的因缘发生变化的时候,在你们很多习气冲撞的时候,你看看到底亲不亲。很多时候伤害我们最严重的都是我们最亲的人,其实都是因为各种业缘,但是三宝永远不伤害你,永远不会舍弃你,这个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

好,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大家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