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法要》学习1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阿弥陀佛。

好,各位莲友,我们今天继续三皈依法要的学习。上节课学到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个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呢?其实这也就是反复的告诉我们自己,这个竟是完成时的意思。

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已经完成了,那大家都已经是完成式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内在?就是三皈依是不可毁坏的,不可毁坏,它是一个事实,是一个金刚不动的一个事实,所以我们称为三宝。这个宝,像我们世间说钻石,它很难被什么东西破坏,它非常的坚硬,可以去割玻璃,它有这样的一个硬度。那么宝石它都有这样的一个不可毁坏的特质,所以这个宝它能够利于世间,光耀世间,不被世间所减损。所以我们来说这个三皈依——竟,已竟,就是把这个事实确定下来,告诉自己是这样的一个守护了: 一切佛本来是佛,一切众生他的心本来是佛。这一个根本见地,是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之后,我们一个根本的守护。

所以三皈依到底在守护什么?守护这个根本,你贪瞋痴也好,你贪嗔痴慢疑也好,你是无明的业障也好,善恶无记也好,其实从来不会减损到这个根本,不会动摇它,你也伤害不了它,所以这一个地方是根本呐!我们世间人遇到善法,心里就很欢喜,如果遇到恶法呢,我们就觉得被减损了。然后觉得我们有各种习气、毛病,我们不好,我们要变得更好,我们不够优秀,要变得更加优秀,我们的福德力还不好,我们要增长福德。其实这一个三皈依的根本守护,它是不减损,也不能增加的。

像古大德讲善法不能令其增长,像我们有的人拼命地去做很多很多的善法,我这样是不就修行了?善法不能令他增长。那还有人说,哎呀我造老业了,我贪嗔痴了,我杀生了,我偷盗了,撒谎了,怎么地了,恶法也不能令其减损。

那你说我无明啊,你看那个猫、狗,你看它们是不是愚痴,其实无明也不能遮蔽他的功德和利益,所以称为佛宝。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确信,如果你三皈依,你在这个地方没有确信的话,你真的很难展现三皈依的功德。为什么好多人皈依了,我们今天中午还在说那个什么仙家那些,我们其实心里头暗暗的还挺怕他们的,我们还得去招呼招呼他们,免得他们在那里倒腾,折腾我们。其实这个是我们皈依佛竟的这个“竟”,在这里没有确认。

这个佛宝照耀世间是为法宝,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佛宝,内心确认了,那么他的这个确认会真正地令他的作用,就是宝的作用在这个世间展现出来。你看如果你没有这个根本守护,就是一切众生,我们本来这一个佛宝在内在深处是完整的,是不能被减损的。不管我们在轮回中,我们已经流浪了很多很多劫,本来面目早就模糊了。曾经也做过动物,也做过鬼,也下过地狱,也做过天人,也做过修罗。我们现在做人,就像我们说我们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儿、谁的老婆、谁的丈夫怎么怎么样,反正就是这些东西已经把我们糊的找不到本来面目了,但是三皈依就是让你知道的,不管在这个轮回中你做过什么,你有过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但是你内在的这个佛宝,它始终是不增不减,始终是完好无损的。

我说这个是生命中就是三宝,佛降诞在世间能够告诉给一切众生最最珍贵的一个果。因为像释迦牟尼佛成佛,他就是告诉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是三皈依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在内心里面确认。确认了当然这样的一个内在的宝被佛启发了,那你就会有这样的一个自信,一个自我的认可,这个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说发明心地或者找到自我,或者是说就像释迦牟尼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什么?就是这个佛宝。

一切众生他经历任何事情不会被摧毁的,不会被遮蔽,不会被染污的这样一个佛宝。每个人都有啊,每个人都是完好的,所以他不修他就是完好的,只是怎么样把它展现出来。那你展现的头一个就是你得认知这个,你得认可这个,这个就是我们自性的尊严一下就出来了。

要不然有的人很爱说善法,就像我们今天说有一个菩萨,就是怎么样去孝顺公婆,好像总不是那么得劲儿,然后人家还不愿意你那样擎着擎着去。其实这个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自心尊严,我们觉得我得要去做好事儿,我要去做孝顺的事儿,我要让人家怎么怎么好。其实在自己这里,这个自皈依这里,他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所以我们说尊重己灵,其实就是皈依佛宝。那你在这里能够真正地去确认,这个是为法宝,就是它会照耀,它的作用就是这个佛宝开始照耀世间了。广利有情,令一切万物都能够有归向,称为法宝之德。

那么僧宝是人人本来具足,如此安住,清净守护,可以广利世间有情。所以我们如何去实现皈依僧,不是说这是一个出家师父,好吧,你皈依给他吧,好像他成天就是支派你做很多事情,你就变成他的一个弟子,或者甚至有人觉得我是他的仆人,不是这样的。僧是我们确认内在的这个佛宝,每个人本自具足,然后我们来运用这个法宝,就是展现出来,是顺这个佛宝来展现的,就是法宝。然后中间的这个一致的关系,和谐的关系,这是僧宝。所以你们都是僧宝。

当你们不能跟自己内在的佛性和谐的时候,你们心向外求的时候,迷失在善恶法、无明法当中的时候,你就不能称为僧宝。当你既知道自己本来具备佛性,是完美的,然后你用这个佛性来照耀世间,那么你就是僧宝。如此安住,本来具足,清净守护,就是我们说寂灭为乐,寂灭就是不造作了。不造作,因为这是本具的,你一下子就安乐了。要不然我们觉得我是不是得干点啥,或者是说我现在这样做恰不恰当呢?

我们经常会处在一个迷茫当中,就是还没有皈依三宝“竟”,所以这个“竟”是一个确认,那我们就可以广利世间了。这个“宝”就是不可毁坏,所以佛宝、法宝、僧宝是不可毁坏,宝就是不可毁坏的意思,反复地告诉我们已经彻底地了解了,已经彻底地认可了,已经彻底地抉择了。

所以大家念,跟着受过三皈依的这个法师: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很有可能我们念到是一个嘴上的,那你要念到心里,你知道这个“竟”,它就是表示你已经彻底地了解,彻底地认可,彻底地抉择了,这个宝你都是具备的,一切众生也是具备的。诸佛也就是展现这个宝,所以了解它的不可毁坏,不可动摇,它的本质昭示着自己的本质心源。那么确定确定再确定,不断地确定,真正地确定,是为皈依佛竟。

为什么说我们真正地皈依过后,我们的生命会有一个很大的翻转,就是因为这个根本处,你只要把这个地方真正地认知到、确定到、抉择到,你的生命再也不随业流转了。管你是阿猫阿狗,还是你现在是很得意的,或者是很失落的,这些再也不会牵动你的心了,你在这个地方已经确定了。所以皈依“竟”就是它完成式了。

所带来的利益就是从现在起,我们回到社会上去生活,我们去工作,我们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因缘,虽然还是有顺缘和逆缘,但是在顺缘中是不可得,因为无有自性故。因为本自已经是具足的,所以不需要什么你觉得顺缘你就嘚瑟了,你就好像增长了什么善法,你好像就是成功在望。其实你一旦知道本心都没有动摇过,不增不减的时候,在顺缘当中你会用这个顺缘去利益众生。在顺缘当中也不是说这个顺缘我无所作为,你可以去利益众生。但是你不会执着这个顺缘,因为我们顺缘一出现,人的贪心很容易出现,就想最好这个顺缘能保持下去,最好还能够增长。

就像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人跟我特别投缘,那我们是不是再亲近一下,再发展一下,我们再搞好关系,我们以后会怎么怎么地。其实不可得,无有自性。你如果在自性这里,本具这里立稳了,你这种攀缘的心就消灭了。所以为什么如果不守护根本,我们瞬间就会迷失。其实顺缘一定会贪恋的,还想增长顺缘,哪个人不是这样?

我们修行经常很多时候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一些增长善缘的事情,其实我们内在里面有一个驱动力,就是想要这些善缘顺缘越来越好,越来越长久,长长久久的,然后我们就觉得安稳了,其实没有安稳在自性这个地方,没有安稳在皈依“竟”这个地方。所以一旦啥时候违缘出现了,马上就受不了了。你看有多少人都是违缘一出现,马上就觉得,哎哟!这下法用不上了,这些还是不灵,不好使。怎么样给我一个法可以消除违缘,让顺缘现前。其实这个都是没有守护,没有皈依。

在逆缘中,如果我们的守护是不变的,那么逆缘来了,其实才是最清凉的,无上清凉,就是在逆境当中感受到逆境不可得。这个比顺境当中,更加容易受到加持,就是能够知道逆缘是不可得,所以你就安稳了。就像狂风中你有个定风丹,这狂风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反而你心就得到自在。

我们一般在逆缘当中,我们人就特别愿意去改变这个逆缘。我们怎么样消除它,怎么样改变它,最后变成顺的,我们心里就觉得我这修行是很有成就了,上师也加持我了,三宝也加持我了。不是那样的,其实就是在逆境当中去认知到它不可得,为啥呢?确实是不可得嘛。我们大家其实也都经历过逆缘的,在经历的时候我们可觉得这可真不好受,我们真的想分分秒秒令它改变,但如果你有三皈依的守护,你知道它是不可得的,因为我的本性并不会因为逆缘就损坏。

我们很多时候怕,是因为怕死,觉得死是一个逆缘,好像要长生不老,其实那都是外道见。因为生老病死,不管它怎么变化,我们的自性都未曾动摇过。所以皈依主要确认这个根本。

我们在这个法无自性面前,我们抉择了,我们了解佛法僧三宝是一体所在。就像我们说佛宝就是内在里面这个本质,法宝就是这个本质放光,然后僧宝就是本质跟放光是和谐的,就完了,佛法僧三宝在自己内心就完成了。你看平常,我们首先是迷失了我们本具佛宝,我们就会攀缘外境,那你那个佛宝一下子被遮之后,它不放光,法也没有了,然后你自己跟自己别扭,所以你那个和谐也没有了。如果我们知道佛心和自心是了无差别的,因为佛降诞世间他就是告诉你这桩事儿。那么我们就知道佛法跟自己的心法也是了无差别。

现在为什么大家在学法当中经常拿法言法语来套呢?因为你觉得你自己心里面起来的这个心法,你觉得它可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在这个地方信不过,所以你要去套那个法言法语。但是实际上这个离佛法就更远了,因为这是心外求法,因为佛法所有的东西都是来印证我们的心本来是这样的。

最近我们在讨论,大家可能一讨论都会拿那个法言法语,或者是说一些大家公认正知正确的内容。我看有个菩萨整理了果地觉常用法语,然后列了好多都是师父在讲法当中,当然他这个有可能是经过AI筛选的,就是出现词的频率最高的那些,当然“果地觉为因地心”出现频率最高,然后其他的还有老多了。我一看,我说天哪,这是哪是哪儿?大家先要学会用这一套话来说话吗?我经常说你说点人话吧,我比较愿意听人话了现在是。

大家不知道,其实佛法跟自己的心法是了无差别的。佛法的这些词是让你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法能够开发出来,那你就知道诸佛世尊的成就和我们自身的成就是了无差别的,你才能活起来。要不然学学学,你连话都不会说了,邯郸学步,路也不会走了,在地上爬了成了。所以我们学果地觉或者是三皈依,我们不要学死了。

我们一定要知道他要告诉你这个自性在你本身当中已经圆满,所有的究竟了义法,这个见地是最最重要的。这个如来藏性教,如来藏性教,就是这一个地方是非常了不得的。因为我们一般所受的教育,像世间的善法,一定说你要变得更好更好更更好,最后你会最好,那么这个根本就不解脱。

说到声闻法当中,我们只是在这个自我,就是个体的自我这里去认知到个体的自我是不可得。但是法,比如说涅槃之法,实有涅槃,或者说各种各样的我们用来修行的这些规则是实有的,那么这个还是是某一部分的执实,我们跟诸佛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到了大乘法这里,其实讲到这个缘起性空,很多人对这个认知也是非常模糊的。那如果如来藏性教次第的东西不跟你讲,就是你怎么样开始做好,后面你改正习气,最后习气没有了你就成佛了,怎么地,功德圆满。

如来藏性教是一来就是果乘教,所有的教都是分为果乘和因乘这两种,因乘都得从底下开始往上,最后好像有一个最高的东西你给它取得了,所以最后你就成功了。但是果乘,所有的果乘教都是倒过来的,一来告诉你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就是法华经,为什么讲法华的时候,五千在座的跟随释迦牟尼佛很久的老弟子都退席了?他们都不能接受,特别有些阿罗汉,我们修那么久了,然后你这会儿告诉我们,我们都白瞎了,就白干了呗,这个我们都还没有彻底解脱,那人家那些还真正没有进入到修行的人,那你都跟他们授记,全部都是佛,本来成佛,不能接受啊!就退了。所以佛说退亦佳矣,就是他们退了也好。

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个三皈依实际上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是一个果乘的三皈依。为什么我们跟大家学习三皈依法要,要学习师父的三皈依法要?因为其实我以前也讲过,比如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这个三皈依,或者是说我们其他的一些三皈依是从因乘来讲的。那么你一定没有办法去守护到这个根本,你只能说在现象上面,你守护你那个外在的三皈依,佛像、经书、僧人这些。但实际上这个三皈依从根本上来讲的时候,这个守护变得非常的简单,非常简单,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为什么经常像师父他一讲就说你没有皈依,你没有信仰,他是一来就从这个根本上来讲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你好打击我呀,我已经皈依好多年了!你的那个皈依是形式上的,是不了义的。师父说的这个皈依是了义的,是在这个地方来守护。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知道这个就是果地觉的一个守护,这是诸佛的果地觉,就是这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要守护这里,是真正在内心里面去用。

你看我们的烦恼一起,大家就会知道我们就是对自己又不满意了,或者对别人不满意,或者我们认为顺缘怎么就没有了呢,逆缘又现前了。那好,我们也得修一修,我们要改变一下,怎么怎么的。你看很多人分享的时候都说最近是修的比较好,为啥呢?以前不好的都改善了,现在都挺好的,怎么怎么的。就是他已经迷失了他的守护,落在这个相上面,好啊坏啊,这个跟皈依就没有关系了。所以你皈依佛竟,这个“竟”,它是一个完成时。

最早大家学果地觉的时候都听不懂师父的话,什么完成时?完成时我们还要修吗?那为什么我天天在学呢?还讨论个没完。其实你根本在这个地方不知道这个完成时就是本质如此。不是说我走了很久我终于走到了,走到了你发现还是走到原来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挪过。

所以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什么意思?不是拿一个本啊,拿个念珠啊,天天的反正就做那些行为,而是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觉悟的人。为什么“佛”这个字是觉悟的意思?你觉悟吗?那觉悟了个什么呢?觉悟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守护此地就可以了。所以在世间的顺、逆的因缘当中,我们的业习肯定是磕磕碰碰的。你说我守护这个完了我以后就好像是不是挺自在了。

今天有个菩萨跟我谈了一些,他总是很难受,他说他业障深重,然后没办法念佛,没办法随顺,听法也是障碍很多,怎么怎么样。我说肯定的,我们所有人在这个世间,我们造的善恶业、无记业,我们在受果报的时候一定是磕磕碰碰的,一定是不好受的,但是我们要认知到,即使是磕磕碰碰,有的时候可能都碰缺了,但是我们在这个磕磕碰碰当中,有一个东西是没有办法被磕磕碰碰的,就是它是金刚不动的,它是不会受任何因缘的影响的。所以我们要想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很心安呢。它跟现缘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的,现缘都是拿来觉悟的,而不是拿来改变的。所以慢慢地我们在这里守护,在这里守护,在这里守护。

我说人在囧途啊!大家在末法时期,生在这个时代,那都是自己造作来的,没有谁说给了你什么好像让你难受的地方。我们大家现在在这个时代,我们生在这里,我们相会在这里,干啥呢?这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不在这上面去计较了。为啥要三皈依呢?它对一切生命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因为你不是生在这个时代就是在那个时代,永远在各种的磕碰当中。所以最后我们就别管那些磕碰了,我们就在当中守护这个根本,慢慢我们内心就无所畏惧了,就没有障碍了。因为本来没有障碍,本来没有障碍,为什么要说我们要有障碍,要除掉障碍?是因为我们先认为有障碍。

其实如果我们内心守护这个根本,它是没有障碍的。我们了解了这个磕磕碰碰当中,正是我们觉悟的地方。顺缘也修行,逆缘也修行,种种因缘都是我觉悟处,你只有一个觉悟。觉悟,谁能不让你觉悟呢?大家说:哎呀,我这次要参加夏安居,我老公不让我去。他没有不让你觉悟,他只是不让你去。为啥不让你去?他不让你去之后你难受在哪儿?你为啥?你一定往下看,你就看到了有一个东西,那是你自己挂在那儿了,你一下把这个东西消融了,你就觉悟了,对吧?那你会感恩他,不是他在这儿提醒我,我还可真不知道我就挂在这儿了,你不挂这儿你就觉悟。你一觉悟,你发现本来没有障碍,都是自设的障碍。

障碍都是来自于内心,从来没有外在可以障碍的。你说那个佛成佛的时候,魔来障碍他。你放心吧,我们现在这个水平,就是天魔还看不上你,它根本不会说天魔现前,那确实是一个外在的因缘现前了,但是实际上它也是我们内在的一个心魔的展现,但自己现在在这个地方还碰不到那里。那平常的这些因缘呢,我们有没有真的在这里去觉悟是我们自心的问题。只要你在这个地方守护,所以其实就守不住这里,动不动就认为真的外面有什么东西障碍了,随时都是在这个地方要彻底觉悟的。

刚刚有个小朋友在分享,他们今天雨花斋又怎么样了?然后有人要拿馒头,另外的就不让他拿,怎么地。其实你看起来就是几个人都在那里作为或者不作为怎么样,其实都是我们内心里面在这个地方动,外在的一个显现。虽然说在那个事情一发生的那一瞬间,我们可能觉得我要怎么作为,怎么应对,但实际上都是你心动而已,你会看到这个东西都是在内在的。如果是说你是去应对了,你心中并不执着它,这就是没有障碍。如果你一直觉得必须要咋样,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下次我要怎么办,怎么怎么,这些都是你设计的,你设计了,心作心是,下次就来了。我们不太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一造作的时候就会出东西。业缘一现前,正是修行的好时候,如是守护是为佛教徒。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守护这个清净的本来,发生矛盾的所有的各个方面,就是我们说是这个人儿还是那个人儿,还是对面的人,大家都守护这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根本守护,其实真的是没有事儿。有事儿的当下就是没有事儿,这就是没有障碍。我跟你说烦恼即菩提,从容处处妙吉祥,你说哪有那么好?真是这样的。佛法是不离世间法的,不要觉得我们到哪个地方没有人,这样我们就好修行,没有人你就很难了。因为你自己也观察不到自己内在里面的起心动念。

在世间当中,我们无始以来的无量的业流在延续,在这个延续当中,贪嗔痴慢疑邪见是时时刻刻的,时时刻刻的,没有谁断了这个东西,你断了你的生命就断了,你的生命是由这个业在在流转的。当我们一旦有了法无自性的这个抉择,就是我们一旦知道了佛法的法则,就是总皈依的法则,就是法无自性,你是皈依的这个。

所以我们经常读心经,为什么心经在很多仪轨里面都是一个要拿出来大家反复在这里面去读诵,就是它确认什么?就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最后是在这儿——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悟有情,一切所有的众生在这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总皈依的一个法则。这个时候你再来看万事万物,在贪嗔痴慢疑现前的刹那就得到了觉悟,因为你会看到它下面是没有东西的。

原来我们就贪,那是有个东西贪,贪财也好,贪色也好,各种各样的贪;我们说贪、嗔,嗔呢,就是有什么东西让我生气,他特别的让我生气,我真是太受不了了;还有愚痴,总觉得什么事我也不明白,你看我这个人懵懵的;慢,傲慢怀疑。其实这些东西现前的时候,它下面它的里面你一直往下看,它就没有什么内容了。最主要是我们被这个表面上这些东西迷糊了,没有守护这个根本。那你看到它不可得的一刹那的时候,包括你贪本身也是不可得的。

很多人说我只是看到了这个,比如说财产呐、名利呀,这些不可得,这是一个对境,但是你贪的本身产生的这个东西也是不可得的。为什么说贪嗔痴即戒定慧?因为你以为戒定慧有可得,也是你把它执实了,它的本质都是一如的。这个时候是真正的觉悟,这个觉悟正是我们利益世间成就菩提的当下。所以大家觉得我要利益世间,就是我要帮这个帮那个。

今天我们有个菩萨说,我帮他们去看病了,然后你看我这不是用上了吗?其实这个还真不是。一个菩萨,就说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什么?就是觉悟一切法无有自性。当你有这个觉悟的时候,你就是在利益世间。成就菩提,只在当下,并不需要在遥远的未来。这个当下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你说我这样成了,成了那以后呢?那你这样还没……因为这个当下就是住于实相的当下,实相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

我们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是指的实相。所以生命在这个地方是尊贵的,在业缘当中一切生命是尊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是在这个业缘的流转当中,实际上实相是不坏的。就是你在烦恼当中也生起了尊贵,我们就会这样去观察,烦恼来了就是我们了解它没有自性的好机会,看看它怎么烦恼。如果能够真的在烦恼处,你真的去看它,它自己会消失殆尽的,消灭在寂灭的大海中。

我们很多时候是不观照,然后我们就在这个烦恼处加了很多戏,这么弄那么弄,就是越整越离得远。如果我们能够看着它,就是你能够跟这个烦恼相处,你不用有什么特别多的行为。比如说我们世间人失恋了,大概这个烦恼比较严重。总在想他怎么这么对我,他就抛弃我了,或者是想想平常他的好啊怎么样,贪恋过去,然后又想他不好,因为他抛弃我了怎么的,我要干点啥,我要去找他,还是我另外找一个。你看我们很多就会在这里自己加戏。但是就在你这个脑袋里面开始这么想,或者要付诸行动的时候,你就看着这些烦恼它到底是什么,你就耐烦一点,你不要想急于去解决。有的人说我喝点酒把自己灌醉了,啥也不知道了,这下是不是就不烦恼了,或者我气一下他,我也找一个干啥的,你先别这么动弹,你先看一看这个烦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看着看着就把它看没了,真的就把它看没了,你会发现凡夫即使是烦恼也无法持续,没办法持续。

我们很多人说不是这样的,我已经很烦恼,我已经抑郁了,我焦虑了,我好多年了,是因为你在烦恼上又加了很多戏。如果就是起一个烦恼,你就只看着那个烦恼,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连痛苦都无法持续,这就是凡夫。你要有欢喜想持续也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是一边在显现,一边在消除。你别加戏,很多时候是我们加的,是我们加的。如果你能够真的起来的时候看它,你会知道这个三皈依真的是一个事实,一切法是不可得的。

所以寂灭为乐是为事实,不是一个求证的境界,消失在寂灭的大海中。善、恶、无记在它生起的时候它就消灭了,为什么?它没有自性,生起的刹那就是它消灭的过程,这个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刹那出生,刹那就消灭了。一切万法都是无来无去的,都是一时因缘的表现。能观察到这一点,我们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所以学佛是不离世间法,在世间其实很好修的。我们要离开了我们所面临的贪嗔痴慢疑,那我们在哪里去发现这个法无自性呢?法无自性很多人会说:哎呀我现在已经知道法无自性了。你看贪嗔痴慢疑一来的时候,他就不晓得法无自性了,对吧?就说法不好用。

前两天有个菩萨说我是守护果地觉的,然后我就是念佛嘛,师父说唯佛是念,有一次教了就是观自己是龙树菩萨,然后念那个如来的十号,这是龙树菩萨的一个传承,这个也是以前师父教过的。他说最近我们分享的时候,有个菩萨就说“若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然后我就觉得我是不是就是在观想自己以色求我、以音声求我,那我是不是就是行邪道了呀?然后后面有个菩萨说念佛应该有很亲切的,跟佛很亲切的感受,我也没有亲切,我每天都是按照这些在做这个课程,但是我没有亲切,是不是就是我行了邪道呢?可能真是的。

我说你这个自己守护是什么?不知道,我是这样做了功课了,我说你做了什么功课跟你守护的东西没有关系,你要知道你内心在守护什么,我们很多都说我已经交代功课给你了,师父你说的做这个,你看如来十号,我念了,念了他们说“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就是佛法不是从外找的,你自己守护什么你不知道吗?我说人家说了两句话,那两句话是《金刚经》里面的,你马上听到这个声音,那你不是求这个声音吗?对吧?然后人家说人家有亲切感,你没有亲切感,你是不是贪这个觉受?所以你还是心外求法,你是行邪道了。但是你说我每天功课好好做的,我是唯佛是念的,我除了念佛,我真的没有啥。你念佛了吗?我说包括《金刚经》这个你也不知道它真实的意义。那人家说叫你不要执着音声,那现在有一个人分享,他说你这个不对,然后你马上就觉得不对,你是不是执着这个音声了呢?

所以法,我们守护的时候是心里面守护的。比如说《金刚经》这个话是一点一点都没错的。“若以音声求我,以色相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就叫你守护根本,不要被外面的形式产生的任何东西,好听的,说的正确的,还是说是一些形象上面。比如我们见到那个佛像,金光灿灿,你以为佛在那个形象当中吗?

这个根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法无自性,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的守护是一个根本守护。你说唯佛是念,到底念的是啥?念了一个嘴上的佛,所以别人一说你马上就动,那你不刚刚好你是求人家一个印证吗?

所以我们分享的时候大家也要知道,很多时候觉得说的好,太好了,很受益,其实有可能是把你说心动了而已。有人说的太难听了,啥时候才能说完呢,我就不爱听他说的,我下了。你也为他的音声所动,你不知道自己的守护是什么,对吧?有的人说他可庄严了,有的人说我看着他都难受,你是不是被色相所惑?你到底是不是守护着你的这个根本?这个分分秒秒,不是人家说错了,而是你刚好就被这句话的音声说动了。

所以你说你唯佛是念了吗?如果唯佛是念,唯佛是念的这一个可以印契一切法,它是总持法,那说的都是对的呀。对呀,是这样的呀,对吧?我们真正的内心守护的是什么?不是从外找的,所以就是别人在说谁,在怎么样的时候,我们看我们内在,我们不要在贪嗔痴慢疑之外再找一个佛法。

你起烦恼了,你现在就起烦恼了,那烦恼就是菩提,何以故呢?无自性嘛。你说,师父,我起烦恼了。你烦恼,烦恼也不可得,烦恼无有自性,烦恼本身就是赤裸的袒露着菩提心智的,所以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导,成就菩提的资粮。因为它没有自性,你能抉择这一点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所以好多人说:哎呦!烦恼了,马上就是我要找师父。或者是我要找个办法给它解决了,然后我在这里拼命地串习法则,但其实你被烦恼转了。我说烦恼本身不可得的时候,你就不怕烦恼了。不怕烦恼,不怕烦恼那不就得自在了吗。我们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个凡夫的常态。但是我们不要说我修行了以后,我什么都吉祥了,这个吉祥就是说没有烦恼了,然后就是什么都是顺了,顺我心了。那你可真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不怕烦恼,因为烦恼就是资粮,烦恼来了正好觉悟。所以如果还说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人是佛,那个是魔,那就有自性了。就是一个执着者,就是一个凡夫,就是个妄想分别的轮回者。所以以前有一个莲友来跟我说,某某某是个魔,真的是个魔,我在境界当中,你要知道我没有起心动念呀,他一下就给我显现青面獠牙的样子,然后头发还很长,飞舞在空中,他就是个标准的魔呀。本来他是说我们要做莲友,这样我们可以互相守护,然后怎么的,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很难是莲友了。因为如果是莲友的话,我们共同守护的是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的根本,守护一切法不可得的根本。如果是守护谁是佛,谁是魔,那俺们两个还不是一条道的人,对吧?你守护谁是佛,谁是魔,你就是守护了轮回,守护了轮回。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守护佛的教言,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守护不住,你就天天喊阿弥陀佛,唱高调、喊口号,天天喊自己是佛教徒,你还在执着着妄想,然后饱受妄想的侵害,那就不是佛教徒。

最近我们大家在一起交流,他们也会说谁谁谁,他是怎么这么。昨天我说你们要小心,你们到这儿来是干啥的。如果你们一堆人凑在一起就说谁谁是啥,谁谁谁是啥,他怎么怎么的了,他很执着名利了,怎么地了,那你连佛教徒都不是。你在一起干啥?拿佛教来制造烦恼,那就可怜了,失去机会了。我们就是要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缘当中来守护这个根本。你会知道这个根本真的是一个事实。而一切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缘,这个人是男的女的,那个人又咋的,他的背景如何的?他不过都是为了让你在这儿真正的去守护那个根本。

所以机会就在每一个当下,我们来认取当下的抉择。所以你看每次我们抉择了过后,我们都会欢喜,这是真正的欢喜。这个欢喜不需要说有人称了我的心,做了好事给我了才欢喜。而是当你在所有的因缘面前,你真的抉择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你那个欢喜是畅快的、喜悦的,不需要外援的,那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一个没有挂碍的人,因为在一切处都挡不住你这个根本抉择。

所以它是不离这些业缘的,就是我们看到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或者是种种的这种复杂的因缘当中,让我们真的去看到这些是没有自性的,那这就是解脱,这就是当下的解脱。所以解脱其实究竟解脱。我们大家要知道我们所学的,我们跟随师长所学的所有东西都是究竟教言,都是当下解脱的。它不是说修修修……修到未来去解脱,它是当下解脱的。你能够确认这个就是究竟解脱,这里是很重要的一个三皈依的一个守护。

所以为什么经常师父说:你没有皈依。你就会知道我们时时刻刻会在这个地方又忘记了,又忘记了。那忘记了我们再回到这里,忘记了我们再回到这里,这就是三皈依的守护。所以三皈依是需要守护的。

那你如果说纯熟了,为什么说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皈依的过程。当你啥时候你在这儿确认完全不动摇的时候,你就成就了,你就是回到这个根本就没有任何动摇了。所以我们有时候还会动摇,就还会又忘记了,又叽叽呱呱这个好那个不好。然后又觉得实有外境,埋怨这个说那个,但这个时候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念就回来了,对吧?

我们汉传佛教是不太重视三皈依的修行。大家伙三皈依就进门,进了门之后马上就说我要修哪个法门,哪个法门最高。其实三皈依在这里是一个根本的,就是像你修房子,你有一个地基,你是依赖这个地基的。所有的法它都是三皈依是一个地基,要在这个地方把地基夯实,那你修啥法你都可以在这个上面很轻松地成就。

三皈依我们是要真的要用心的,大家很多时候我已经三皈了,下一步就是五戒,再下一步八戒,再下一步菩萨戒,再下一步就是我修这个法,那个法很高很高,其实你三皈依都没有啊,你一修那些法就修歪歪了。我们很多人学的密法很殊胜,我修个黄财神,我们再修个绿度母,怎么怎么,结果一问,想的都是发财变漂亮的事儿,这跟三皈依没有关系,跟成就也没有关系。根本就是迷失了这个基础的东西,我们就想要拿到一个什么皇冠上的明珠,这个急功近利那种心,绝对不是正道,所以说这个地方大家要看清楚,认清楚。那下面:

“我某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个都是三皈依过后,马上就要叫你发愿。按说三皈依就够了,但是因为我们这里讲的都是大乘了义法,所以就让你发大乘的心,就是不是我自己皈依了就够了,而是要把你的心量拓宽,一来就发菩萨心。所以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马上就是承担起众生解脱的重担。

烦恼无尽。你看它的排序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而不是我先烦恼无尽誓愿断,是先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因为我自己还很烦恼,我也不晓得怎么度众生。但是马上就开始烦恼无尽誓愿断,因为为利众生愿成佛,我是为了度众生,然后我才要断这个烦恼,要不然的话我先管我自己好了,就会变成是一种声闻的发心。所以大乘发心一来就是不管自己水平高低,一来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绝对不是说我水平也很高了,我才能发这个愿。所有人在三皈依发大乘的誓愿的时候,一来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马上登上大乘的宝殿,就是你的心量马上就不一样了。

然后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要高处发愿,然后面对现实,就是我们有很多烦恼,那么就烦恼无尽誓愿断。但他的发心就是为利有情我来断烦恼。

那么为利有情法门无量誓愿学,而不是我们很多人说:禅宗、密宗什么净土什么的我都懂,我都学。你呀你呀你,你就是一个学者,你不是一个修行人。所以他这个法门无量,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众生的烦恼都是无量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给众生施以支持、救度。为了这些,我们来学这个法门无量。

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是为利众生愿成佛。所以他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是第一个,大家要知道。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发这个四弘誓愿,第一个就是悲心无尽了,然后后面才是实打实的,你悲心虽然是有,就像我们很多人天天都恨不得去帮众生,结果众生给你两个嘴巴子你就烦恼了,或者你在这还劝,结果人家跟你说,别跟我说这些封建迷信,立刻就没电了。所以你要想度众生的话,先断烦恼吧。你就会发现众生的烦恼跟你的烦恼是一回事儿。你的贪嗔痴慢疑就是众生的贪嗔痴慢疑。只要你把自己搞定了,其实你就知道别人咋回事了。

但有的时候就发现好像还是有很多很多是你不知道的,有些人你应该怎么的,有些方法应该怎么地,所以就法门无量誓愿学,就开始佛门中的宝贝多得不得了,尽管学吧,然后就有很多的方法和善巧。就像我们说能够做阿阇梨,就是给人家做阿阇梨,就是你得有东西。这样人来了咱这有东西,那样人来了咱这有东西,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在佛法中的善巧方便,各种众生的根器你都能如实地观察,然后如理地去运用法门就很简单。

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为利有情成佛。所以修行就是抉择的心智。我们发四弘誓愿,就是以佛心愿做自己的心愿,广利有情,令众生皆作佛教徒,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佛一样,观一切众生皆是佛。

如果你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你们是众生,完了,你再也度不了了。因为他们永远都是众生,他们被你钉在了众生这个标签上。我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根本,就是它的底色是众生本来成佛,我只是唤醒他。所以《金刚经》说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这样的人才能发众生无边誓愿度。要不然你以为实有众生,你天天在度他,那可能最愚痴的就你了。而且你把众生当成众生,你就再也度不了他了,因为他就是众生了。

你知道他是佛,但你又看到他做着各种愚痴的行为,然后自己在不断的受苦,然后做噩梦,然后还醒不过来。所以你以难忍的大悲心去摇醒他,绝对不是说你把他度成了佛,因为他本来是佛。但这个佛这么伟大的一个佛,现在却是一个糊涂佛,在那里让自己遭罪,在那里伤害众生,所以你是这样的慈悲。而不是说他没钱了,你给他拿钱,他在困境当中,然后你给他解救出来,还不是这样。是你看到他都具佛性,都是具备完整的佛性,但是居然就像是特别特别富的人,就天天挨饿,你都不忍心,你就是提醒他,你的钱就放那你可以用,你就是给他指,他是本具佛性的。就像佛来度我们,也并不实际给我们做什么,就是不断地唤醒你,你本具佛性,把你本来的明珠拿出来,你不会挨饿的,你本来就是富贵的。

所以我们这个所谓度众生的概念,一定先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睡着了,不管用了。那这时候我们是唤醒他,是唤醒他而已。所以广利友情实际上就是唤醒众生本来是佛这一个根本。那这样来说,唤醒了,他醒过来了,发现原来我做那些都是噩梦。就是我们说的这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是梦一场,这些没有实质,一醒过来皆大欢喜,原来我的根本都没有动过。那么这个时候你也不会说:哎,你可别忘了是我度你的。你不会有这个概念的,他醒过来你就很欢喜了,他也很欢喜。

我经常说以前看泰戈尔的一首诗,我觉得特别有智慧。他说在梦中我们都是不相识的。你看我们不相识,我们觉得我们是恩人,是仇人,是各种各样的因缘,总之你是你,我是我。然后他说:醒过来我们是相亲爱的。这是一个觉悟的诗,醒过来发现我们大家都是一体的,都是具备同等觉悟的,是不是相亲爱的,就是欢喜自在的。所以只是醒过来而已,你就不会去倨功了,说我度了你。

所以现在我们就是包括念佛法门,是佛先救度我,然后我来救度你,就变成上帝教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三皈依就马上跟一切外道划清界限,外道都是我是上帝,或者我是真主,我是谁谁谁,反正我救了你,你一定比我差,你是次品,我是正品。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不要去信外道?为什么说宁舍身命不要舍弃你的三皈依!因为不管外道显现多么厉害,他们都不可能解脱。因为它的根本见地就是分高低的。所以我们永远只能是上帝的小绵羊,咩咩的。就是你是一个比他低的,所以你需要他来操控你,然后他来怎么样你。这个根本就违背了法界的事实真相。法界的事实真相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佛最了不起最了不起是还给一切众生本来面目。所以如果还给你这个你都不要,你非要让他好啊,坏啊,各种各样的这种是非烦恼,那真是就是还是一个可怜愍者,可怜愍者。所以很多人虽然三皈依了不认这一点,还是一个可怜愍者。

众生是什么?就是众缘和合的那种妄想执着的延续者称为众生。没有真正的众生,众生就是各种虚妄的执着的一种和合相。就像你,有你吗?其实就是各种虚妄的执着的一个合成的一个虚妄的东西。所以怎么度呢?他本来就是虚妄的,是了知虚妄不可得。所以众生是易度的,只有这颗执着的心太难度。

我们现在经常说执念,现在很多社会上人也知道这个,就是好多生,你可能都是一个执念,就一直追着那个执念。你一旦把这个执念化开了,其实本来没有任何的这些痛苦。我们执着于分别妄想,不光度不尽众生,自己也堕入众生份,所以了知无穷无尽的妄想差别,了无一物可得,此刹那间度尽众生。

以前搞不明白,地藏菩萨那个愿好吓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一想脑袋疼,这众生哪能度尽呢?但其实就是你了知无穷无尽的众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妄想差别,在当下就是了无一物可得,这一瞬间度尽一切众生,因为实无众生呐。我们原来说:哇!那地狱那么多,地藏菩萨把他们超度上去了,他们又造业又掉下去了。所以地狱门口说:你又来了!所以我们认为都是实有的,所以就度不尽。但实际上地藏菩萨早已成佛,是在这一刹那度尽众生。

《金刚经》讲的,诸佛如来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无余涅槃,其实就是没有什么我们说度了还剩一点,或者说我进入了一个什么,就是还有余的这样一个就是还可以操作,后面还有,其实是无余的,一瞬间,在这个地方了知他不可得。比如说先度到阿罗汉,再度到菩萨,或者是说还保留这个色身,还是不保留这个色身,或者是不住涅槃,又不住生死怎么怎么样。其实在这个中间倒来倒去,都不如在这一念间确认。无穷无尽的妄想是了不可得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光明心智,你想我们的心为什么黑暗呢?就是在想这个那个这个那个,对吧?要不然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要不然就是这些人好烦呐。

其实当我们在这里确认这个根本见地的时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其实就是心智光明灿烂无所对待,就是一个彻底的觉悟者,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在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用南无阿弥陀佛。为啥后来,我们一直讲到后面,你们会知道果地觉的运用,就是这个净土教法有多么了不得,就是他可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光明的心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佛的果地觉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跟你说你自度度他都在这一瞬间就完成了,这是佛果已经成就的事实。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大家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