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我在《印光法师文钞》里看到一段话,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因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口念弥陀,心系娑婆;第二就是临终的时候,被无知的眷属搬动,哭泣,扰乱正念什么的。我想如果去掉这两个障碍,往生应该很顺利。这几天听了慈法师父开示的一念法,我感觉到越来越有信心,可以帮助我口念弥陀,心也慢慢的趋向极乐。因为依教奉行嘛,靠自己努力是可以达成的。第二个障碍就是家亲眷属如果在临终的时候不护持我们,比较担忧。我跟我孩子说,妈妈临终的时候,你要请助念团。他们说,没有问题,要满足妈妈的心愿。他们都这样说了,我还不放心,我说一定不要去抢救哦。他们有点不耐烦,说爷爷奶奶都还在呢,你是不是想得太多啦。即便孩子答应了,我还是不放心,我想到这个世间那么的无常,外缘那么的变化多端,我自己又说了不算,到时候得靠家人的帮助……
师:好,好,我大概听懂你的问题了,可以坐下了。
问:阿弥陀佛,感恩。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心念佛,心念极乐,那能往生,在我们自身的作为上没障碍,她说的是共业与交织业的问题。尤其是临终时,大部分会送到医院抢救,乃至说诸多眷属影响会牵制我们,阻碍我们往生。因为一个人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或者舍报往生到极乐世界呢,诸多的眷属会失去依托。所以说,上从波旬、自在天王,下到眷属,都会阻碍我们。往生本来是一个大事情,那我们怎么把这三界的阻碍能突破呢?
仰仗佛力一定是一个根本!仰仗我们决定观察过而立的誓愿。
观察过什么呢?九界众生所有的作为,我们观察过了,从三恶道、三善道、三圣道,严格的、清晰的、反复的观察过,那是不是我们的究竟所依,是不是我们真正要成就的法则。三恶道,我们一般比较容易排斥掉,或者说认识到;但三善道就有一定的眷恋了,有一定的眷恋;那到三圣道,我们作为普通的人,一般根本没办法逾越它对我们的吸引。
要是没有阿弥陀佛这个究竟圆满的果地觉的教法,给我们一个俯视九界的力量、机会,我们想跨越九界,真正的去生起一个究竟的愿生阿弥陀佛国的心地抉择,不颠覆的这样一个心、这样一个愿,那是没有机会的。
我们现在逐渐随着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随着佛愿来观察九界,三恶道、三善道、三圣道,观察种种众生的不圆满处、安逸处、堕落处,那我们真正的抉择到极乐世界,这在我们自身这个角度,会造成不可思议的往生彼国的抉择的力量。再一个随顺法性,人人在这个法性智海中,都是广大无边的心智,这个心智无遮无拦的,任何东西都拦不住的,只是说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执著的业力障碍,才自我蒙蔽与阻隔。从这几个角度我们观察过,那自身往生彼国是没有障碍的。
菩萨提这个问题呢,亲人、周边人的影响呢,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培养这样的方便了。作为一个念佛人,要是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祈祷,愿我临终无障碍,包括亲情啊、境界呀、景象啊、幻化业力呀、障碍呀对我们的制约,我们平时要有一个清晰的祈祷。就像我刚才举我这个例子是一样的,那我不作祈祷,也可能真是还在房间里很痛苦的待着,也可能会加剧那个痛苦,因为感觉到这个疾病是真实啊,是痛苦啊,你就会在这痛苦上越来越纠结。那我们就转移一个方法。
我在河北的时间,遇到这样一对子女,来给我讲他们妈妈的事情。这一对子女很孝顺,对自己的妈妈也很照顾,他妈妈是个老居士,念佛多年。
有一天,他们妈妈跟他们讲,说明天星期六你们不要来我家,星期天也不要来,星期一你们要来看看我。她姑娘就想,这星期六、星期天我们还有时间,星期一来看,我们上班来看你什么呢?就把这话不当事情,但是星期六、星期天就没有去。到星期一了,姑娘在上班之前,突然想到她妈妈说这话,有点不正常哦,有点违背常规啊,怎么这么个话呢,怎么这样交代呢,对不对?平时没有交代过啊,就去她妈妈家,敲门,没答应。
他们的钥匙平时放在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一拿就可以了。她把钥匙拿来,门一打开,看见她妈规规矩矩的坐在床上,但是头稍微的有点儿歪歪的坐在那个地方。她想,她妈妈平时坐着念佛嘛,可能又在念佛,可能这一会儿昏沉了啊那样子。在房间里转一圈没有啥感觉,感觉到很正常。但是突然心里就抖了一下,感觉到可能有大事情,她就赶紧去摸摸她妈妈的这个呼吸,一摸,哎,没有呼吸了,一碰面颊呀、身体呀,凉了。这个时间她就不敢再动了,就给她家里其他亲人打电话呀,给同参道友打电话啊,就给她念会儿佛。
这姑娘说,肯定是已经往生了,我们还在这儿给她念佛干啥呢?她也不让我们来,就干脆关关门,我们就走吧,看看明天后天会啥样子。她兄弟就反对,说你这一点儿都不孝顺,妈妈已经不在了,你不给她念佛……她说,她很自在呀,我们给她念什么呢?她弟弟说,你不念,我在这儿给她念。反正他们就守了几天,那样子。五六天以后,大概外面人知道了,他们在城市,就要求送到殡仪馆什么的,然后就烧掉了。
他妈妈这个方法,就比较简单,自身就把这个事情梳理好了,她就时刻的准备着这样一个因缘,时间因缘成熟了,就给她姑娘那样交代,给儿子那样交代,那样交代,很自然的就阿弥陀佛了。后面人再替她怎么处理,她也就没有啥障碍了。
他们给我讲这个事情,问他妈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了什么的。我说,你妈妈起码说,在生死自在这个角度上,做得很好了,你们不必要替她担什么忧的。
那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在平时念佛过程中、作为中,要有一个善择取的意识,或者说,我们学会择取,就是要会独处。好比说,我们每一天在一起,大家念佛、经行、作为,这都没问题,但我们在私下里,在房间中,可以给自己规定一段时间,让自己独处,或者说培养一个独处的环境。假设你感觉到自己这个寿命已尽,或者说有这样的机会了,可以独处,就是单独的生活在一个空间。
大部分人要是有意识的培养,都会有机会的。像在寺院,或者在周边闲静的地方,去租个房子什么的,可能都会有机会,养成一个独处,有独处机会的这样一个训练。
像刚才菩萨提这个问题,就是家人又抢救、送到医院、装到冰柜里等等,这些事情,可以避开的。当然在寺院里,它就有机会,有往生堂,给我们念一念,处理处理,这样就是比较从容的、福报大的一个环境了。要是我们在家生活,或者说在世俗中生活,那要把这个事情,平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去作一些调整,就是有独处的机会。
很多人虽然有独处的机会,还有第二个障碍在等着这一类的人,就是境相,境相。现实的人不阻碍你了,这个不阻碍了;另外一类人阻碍你,就是我们临终时,过去的亲人、眷属、一些影像,就会扑面而来,他会来劝你,来引你走,怎样怎样的。这个时间,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愿望,念佛、心理等等,要清晰,不被任何影像所困扰。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要脱离这个三界,就要有这阴阳二界的生命来阻碍我们,还好,有阿弥陀佛接引的誓愿,就像《阿弥陀经》所讲,若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接引彼往生阿弥陀佛国土。要是作为一个念佛人,这一点,许许多多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都可以做得到。这个是没问题的,都没问题。
我们对世间亲人的处理呢,就先学会独处,尤其在家里生活、念佛的这些菩萨们,学会独处,给自己设立一个独处的机会,就是可以避开。
像很多城市就没有办法的,我接触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这面儿死了,那面儿一知道,马上要拉到殡仪馆,装到冰柜里去,当天就要烧掉,不烧也要在装到冰柜里。这样,对我们念佛人来说,要是不是真正的很自在力的成熟者,也会形成一种深厚的障碍,就是我们离开这个世间也会有障碍。所以,学会独处。
当然,要是有像报国寺这样好的环境,能到寺院里,真是有出家师父,又有这些知道法则的同参道友帮着,那真是难得。要是没有呢,就要学会自己的独处,尤其是避开那个人一死亡马上就要装到冰柜里,或者就要烧掉这样的环境。那样的环境真是怨憎会的一个若是障碍不是障碍的样子,但我们可以避开这些东西。
在自身身体意识有感觉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独处习惯拿出来,我可以到一个地方单独的静一静、待一待,祈祷三宝加持,祈祷阿弥陀佛,自己再念一念佛,以期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无有障碍。那是一个了不起、了不起的修为,也就是对我们这一生告别娑婆世界不再轮回的一个修为。
但是对平时,我们平时对亲情的纠结,那要训练的,任何一个亲情不能制约你往生彼国的这种选择。因为我们在世俗的任何一个纠结,到舍报之时,这个纠结就会影响你,就像一个图像一样,就像我们人跟人之间交往一样,很有力的表现在你面前,阻碍你、影响你、劝导你不往生。
那时间的念佛,依佛愿、依佛力就特别的重要。实际,我们平时这个作为是平时的安心与利益,舍报是舍报临终的抉择与利益。平时我们念佛,安心念佛、感恩念佛,是很有意义的、很健康的一个选择,是个觉悟者、智慧者的选择,就是所谓即下往生心念的抉择,身在娑婆,心在极乐,那一定归心极乐,这个是人人挡不住的,什么都挡不住。那心系极乐,人在这个娑婆世间就是客居,我们客居娑婆,该做些啥就做些啥,能做多少善缘、多少饶益他人的事情那就可以作为,舍报就是回本家本国。
像彻悟禅师讲,百年如寄,终有所归。极乐世界是一个回归之地,也就是自己的本家本国,娑婆世界就是一个花园,长满了荒草、杂草的花园罢了,你来这花园里可以种点植物,打扫打扫卫生,但你要是休息、舍报,还是要回极乐世界。
不要把娑婆世界当真。要当真,那我们这个障碍就十分的多了。所以善导大师提出来,说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本家本国。我们依本修持,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寄住,就是游戏,或者说我们就是来旅游。我们仰仗着过去的业力,贪嗔痴慢疑业力的这个缘,来到娑婆世界,来旅游来了。你这个旅游者,不能把这当成你的家哦。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充满了贪欲、执著、分别,当真,那往生就有诸多的障碍。
要是我们把现在的亲人、亲情、朋友关系、社会关系等等看得越平淡,那你往生的障碍就越少,这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梦幻的游戏,那你往生必得自在无碍力,自在力与无碍力。我们把这个地方看得越实、越死,那你的往生障碍就是十分大,极乐世界对你的召唤力就薄少,娑婆世界对你的牵引力就重,这一点我们平时要注意。
像刚才菩萨提这个问题,就是要独居,选择环境就可以去除那种障碍,可以去除那个障碍。实际人离开这个色身,要真死亡离开色身,很快的,地、水、火、风四大崩溃很快的。
要是善缘炽盛的人,要是有三昧力禅定的人,一瞬间就可以离开的;要是没有这样的力量的人呢,几个小时也就离开了;业障比较深、比较固执的人呢,十二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也就过去了;但纠缠不清的人、徘徊的人,有的人七天还会跑回来。像我们过去的中国人去世,不管是什么人,都要停棺七日的,干什么呢?希望他能回来。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呢,大家对这个东西没有感觉了。因为国家有规定,很多地方都有规定,你不能在房间里停尸,很多人也认为晦气,人死了放在房间里不合适,赶紧就把他送到殡仪馆装到冰柜里了,结果造成了很多人,还真是有机会的,就没有机会了,像铁拐李一样没有机会了,一回来找不到壳子了。很多人面临的是这样的事情。
我们平时要是处理不掉亲情对我们的纠结,你舍报的那一刹那,或者说你的认识因缘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那个阴影啊,就是我们说那个境界呀,就会阻隔你往生的。严格的说,我们这个阳间,就是我们这个世间,面对面的这个世间的问题,有时间好处理,就我说学会独居呀,学会一些选择方法,还是没问题的。但要是心里处理不干净,那个阴影阻碍你是十分厉害的。那个阴影就是你的亲人,过去的亲人、所有的亲人,都会来阻碍你。他们变作很善良、很调柔,说你最爱听的话,说你最熟悉的话,来阻碍你。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就特别偏重,就纠缠于亲情,特别作实亲情,当然也特别容易恨别人,就是爱憎特别分明。四川还好一些,要到北方,那些四季分明的,像塞外,他们性格中爱憎十分分明,爱谁、恨谁,爱就是满面笑容,恨了就咬牙切齿。
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梳理得真正的清净、平等。缘起呢,这个果地觉对我们的修持十分重要,我们在每一个思维、言说、作为的这个最初,我们要观察,是不是用清净平等的心来思维、来言说、来作为呢?不是,那就要调整了,不是也没问题,我们要调整。这样来依佛清净平等的觉悟作为缘起,就是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缘起,习惯了,那你的这些亲人,到临命终时来阻碍你,在境相中阻碍你,就阻碍不了你,甚至他们没有这种机会。
要是对这关心的人,多读一读《临终须知》,多读一读,学会独处,学会处理阴境,就是平时我们要把果地觉为因地心运用得纯熟,从思维、观察、选择上运用得纯熟,那样,障碍就在我们现行中直接把它处理干净了。那到舍报之时,圆满三世为一念,这个圆满过了,那个因缘再来,你就知道它是阻碍你来了,你就会说,不行了我们一起往生安乐国吧,就是我们《往生论》最后那两句话,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那就拉着大家的手,一起往生安乐国。不让它去阻碍你,学成习惯。
平时,我们在学佛念佛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阻碍,那我们就可以把往生彼国的决心、利益回向给对方,令对方亦能信顺这种功德,对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这个殊胜教法,有向往,有随顺,起码有认识,这样就比较能如实的来实践这个法则。
通过对境界的处理,对现实的处理,对自身的处理,这三个角度没有障碍,那其它的障碍也就不容易形成了。大概这三个障碍是比较突出的,当然最重要的障碍还在于我们自身。
中午的时间,有一个老居士问我这个往生的问题,或者说安心的问题。我以前讲了一个《净土往生行愿决疑二门[27]》这样一节课,讲三种决定往生。就是我们通过对十方九界众生的生死轮回、乃至道业、乃至堕落的观察,仔细的观察,反复的审视,生起了往生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也是决定的,是究竟的。我们看看阿弥陀佛的愿望,随顺阿弥陀佛的愿望,那往生也是决定的。再一个就是随顺法性来观察,随顺清净性、平等性,或者说无自性性,或者说圆满觉性,我们来看、来审视呢,那也是必然往生的,就是往生没有障碍。这三个角度常思、常观,常审视自己念佛的心理、作为、准备,那我们是遇不到障碍的,起码在自己实践念佛的过程中,这个障碍是不会形成的。这个书可能还有,要是谁需要了,可以去找某某他们去索要一下。
这三点,说是一种必然往生的一个镜子,照一照,自己看得清晰了,那就有一个究竟的选择,或者说安心的、不颠覆的一个安心内容,也就是说三种必竟安心。
很多人说我往生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往生,但这很草率。你要真正作过细致的、完整的、彻底的、令自己信服的观察了,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愿,是切愿,是真实的愿,是通过冷静的、调理的、细致的、完整的观察而产生的一个如实的决定,就是其它东西不会惑乱你了,不会迷惑你了,你已经确定的、准确的观察过了,任何一个角度都观察了。这样再来什么说,哎呀,不能往生啊,别人说不能往生啊,什么万修往生无有一二,你根本不听他那个,你都理都不理它。别人怎么说跟你没关系,乃至说阴境的障碍,什么障碍跟你都没关系。你说我观察过了,你这个地方不是我去的,不管是菩萨、声闻、缘觉,不管是三恶道、三善道,那都不是我的选择,我这一生就要选择必然成佛的、不退转的一个究竟法则,必然要往生阿弥陀佛国土。
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迷茫已久,我这一生得遇了这样一个殊胜的法则,这往生彼国是一个必然的决定,不是一个颟顸的口号,不是一个高尚的口号,也不是一个随众的口号,别人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那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把自身往生的愿望,通过仔细的观察、审视、对比,观察、审视、对比,对比、观察、审视,细腻的、反复的、精准的,把它表达认知清楚,那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像这个雨水一样,法雨的滋润,来滋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生命真正得到法的滋润。
学佛的人要有一个方法,要有一个准确的方法,使我们的愿望纯正、纯熟、真实起来,纯正起来。听到许多人在说,啊,我愿生阿弥陀佛国,我能生阿弥陀佛国。我说凭什么呢?没有观察过,没有了解过,没有真正的纯正过这个心,那是有障碍的,那是自欺的,那是盲从的,这种草率是不允许的,我们对自己,那是没有责任的;你要负起真正的责任,你要从自己任何一个漏洞中把它看清楚,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往生彼国的心。
这个地方不准用高尚的话说,只能用尊重、真诚、如实、全面、细腻,来使这个愿望成为不可颠覆、不可动摇的一个完整体系的认知抉择。那我们这样一个愿望一旦达成,随顺法性往生那是自然而然的,随顺佛愿往生那是必然,那是自然,是必然。那我们这三个愿望、三个必生,就会在我们生命的未来,托付着我们这个生命,直接让我们安乐的完成这一期生命的作为,乃至说究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有人要问问题)没有回答完呢,没有时间了。
我想,一个问题要是讲不清楚,不如不讲,我希望大家就一个问题学会,就一个问题,彻底的、明了的来解决一个问题,不求把很多问题都解决。我们真正的学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真正的把它解决掉,那我们走得就很扎实,我们修行的功夫就很真切,不要草率的去完成很多很多事情,不是那样子的。
这个愿望的梳理呢,希望大家要三思,要反复思维、反复运用。
很多人说,我念佛要用功夫。这个地方是要用大功夫的地方,是要真心实意对自己负责的、用功夫的地方,就是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愿望,是通过深思熟虑、细致观察、全面了解,这样决定的。那这样,大家就会根据这个真诚的愿望,去行真实的实践,这样我们无愧于一个念佛人的称号,真正的对自身的作为,珍惜它,真切它。
人的一期生命十分不容易,说我们无量劫以来,有一个人身的这样一个回归呀,或者说表现,十分难得。世尊举例子,说盲龟浮木这样的比喻,大海上漂了一个木块,木块上有一个孔洞,这个盲龟呢五百年浮到水面上一次,还没有眼睛,突然闯到这个洞里了,得到人生就这么一次机会。
世尊还比喻说,人在其它道轮回像大地土,做人呢像指甲上的土。我们对这个感觉、感触不大,因为没有观察力。我们没有观察力,没有宿命的人真没办法观察,你没办法观察生命的生生世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周边比人类多的生命太多太多了,蚊虫、蚂蚁、蚯蚓,鸡猫狗鸭,漫天飞的麻雀、喜鹊,鱼类……太多太多的生命,比我们人类多得太多、太多、太多的量。
真正得到一个人身十分十分的不易。最主要是我们没有透彻的审视过。那在这十分不易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又遇到了净土这样一生能使我们永不轮回的法则,那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的一个最难的机会。
佛在《无量寿经》中,在康僧铠那个译本中,在最后一段话,嘱累弥勒菩萨的一段话中,反复地讲了九个难[28],说遇到这样的法则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哪!遇到净土教法的人,不知道是旷大劫以来培植了多少善根,修行了多少法门,有多少因缘才有这样聚集的机会。
我们读《无量寿经》就可以知道的,反复的去读,去了解它。我们这地方念佛的这些出家师父、居士对净土都有很深刻的了解,你自己回忆回忆。
我们要学会认真的处理每一个事情,认真、彻底起来。尤其像往生这个大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一旦马虎了,我们目标不够清晰、不够精准,结果我们又虚度了这一生,那就是十分的令人惋惜了。遇到这样殊胜的法,没有得到殊胜的利益与加持,实在是我们错过了一个人生最难得最难得的机会,最难得最难得的法则。
鼓励大家多念一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样的佛直接传给我们的净土教法的口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仰仗佛的愿力,仰仗自己深刻、仔细观察过的愿望,仰仗着法性的无碍,随顺着法性的无碍,任运往生极乐国土,得以现下的安稳、舍报的安详。